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 1 )欲将轻骑逐,________。 ( 2 )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 ( 3 )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 4 )我家洗砚池头树,________。 ( 5 )________,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________。 ( 6 )茅檐低小,________。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 |
1、[查看原题] 读课文《蝙蝠和雷达》加标点符号。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______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______而且无论怎么飞______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______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______它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______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 |
2、[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______国作家______写的一篇______故事,讲的是______看到______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赶走孩子以后,便在花园里______,将______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______。后来,在______的启发下,______醒悟了,立刻______,花园里成了______。漂亮的花园让孩子们感到______。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 |
3、[查看原题] 查字典填空。 ( 1 )“饮”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2 )“涧”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4、[查看原题] 写出近义词 包围—______ 忽然—______ 周围—______ |
1、[查看原题] 连线 |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 1 )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①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②“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 1 )“有些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