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涛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 1 )①dǎo ②dào

立________ 霉________ 映________ 闭________

( 2 )①chóng ②zhòng

复________ 视________ 任________ 新________

( 3 )①chā ②chà

________ 劈________ 交________ 分________

想一想,再回答。

“甲天下”的意思是______。课文将______、____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将______、____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______。

形近字组词

惊______ 涛______

谅______ 铸______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率领—______ 装饰—______

时令—______ 照例—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线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诗。诗句中的最后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 )判断对错。

①寒”“孤”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的留恋和孤寂之情。

②“冰心”“玉壶”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 3 )理解古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前两句在写景中融入了离别之情。
B: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亲友的思念。
C: 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清廉正直的品格。
D: 本诗写离别愁绪,悲愤幽怨之情十分明显。
( 4 )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鸡毛信(节选)

①鬼子越来越(近 进)。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zàng cáng)_______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zhé shé)_______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②”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子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③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子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近 进)_______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④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子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瞪着那双饿狼般的眼晴,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

⑤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 1 )将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确的字: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读音:________、________

( 2 )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ABB) ________

越来越远(ABAC) ________

( 3 )文中的“歪嘴黑狗子”指的是________, “小胡子”指的是________。
( 4 )给第①自然段概括小标题。
( 5 )读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海娃这样做是因为( )
A: 他特别害怕鬼子打他,所以想赶紧跑。
B: 他怕鬼子发现鸡毛信.想赶快送给八路军。
( 6 )仿照第④自然段加点的词语,改写下面的句子。

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改写:

( 7 )海娃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这学期,我们阅读了寓言、历史传说,英雄神话等故事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同-时,还领略了想象力的神奇。除了课本上的故事以外,你还读过哪些故事?选—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不舍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