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 A: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很会玩耍的孩子。 B: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在耐心等待母亲忙完。 C: 这句话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D: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当时等待时的开心。 |
2、[查看原题] 对“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是发现不了问题,不断追问,因而产生疑问。 B: 这里的“!”是指通过探索还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叹。 C: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这句话中的“?”和“!”没有特殊含义。 |
3、[查看原题] 对《春夜喜雨》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与春雨及时降临,“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都写活了。 B: 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细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 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
4、[查看原题] 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夜喜雨》一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春江夜雨图。 B: 《江上渔者》通过“江岸上人来人往,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这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后两句写了诗人对早春时节的喜爱和赞美。 D: 黄庭坚的《清平乐》写的应是初夏时节,表达了强烈的惜春之情。 |
5、[查看原题]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掺和 B: 搅和 C: 暖和 D: 柔和 |
1、[查看原题] 学习了《手指》,请回忆课文内容,概括出五个手指的特点。 拇指:______。 食指:______。 中指:______。 无名指和小指:______。 | ||||||
2、[查看原题] 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1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jī jì) ( 2 )水是眼波横 ________(hèng héng) ( 3 )眉眼盈盈处________(yíng yín) ( 4 )小扣柴扉 ________(fiē fēi)久不开 | ||||||
3、[查看原题] “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______。词语:______、______。 | ||||||
4、[查看原题] 用课文里表示动作的词语填空。
|
1、[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解释词语。十五夜:________ 地白:________ ( 2 )诗的一、二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的。“地白”、“树栖鸦”从________写:“冷”从________写:“露无声”从________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3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 4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查看原题]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景 花褪①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②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③却被无情④恼。 【注释】①褪:脱去。②柳绵:即柳絮。③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④无情: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 1 )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 )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________”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 3 )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 )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人固有一死___或重于泰山___或轻于鸿毛___为人民利益而死___就比泰山还重___替法西斯卖力___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___就比鸿毛还轻___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1 )给第2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人固有一死________或重于泰山________或轻于鸿毛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__就比泰山还重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________就比鸿毛还轻________
( 2 )把画“________”的句子改写成因果关系的句子。晶莹的雨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________还有桑叶,________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________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________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②写清楚节日中的风俗和故事。③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