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湛江市坡头区麻斜炮台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栖息
B: 中廷
C: 寒鸦
小说的时代在( ),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
A: 南北战争前
B: 南北战争前
C: 跨越南北战争前后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向来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B: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了。
C: 读了这篇小说,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D: 一个人难免会犯错误;改进了就好。
下列诗句中,对加下划的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前,指出征时)我往矣,杨柳依依。
B: 晓看红湿处,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
C: 天街小雨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草色遥看近却无。
D: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用木头、树枝编织的窗)久不开。
汤姆和贝琪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 )
A: 酒鬼波特
B: 印江●乔埃
C: 罗宾逊
D: 撒切尔法官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序号。

______其实,哪有什么上帝,三峡只是大自然演化的一个结果。

______再过若干年,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梦想即将实现。

______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预言,如果在三峡截流、建坝,装上水轮机发电,既可免除下游水患,又可给长江三角洲带来巨大的电力。

______现在,人们盼望已久的工程已经建设了十年,大坝已经建成蓄水,发电机组也安装了好几台。

______长江三峡不仅气势雄伟,景色壮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______一个美国朋友考察三峡之后羡慕地说:“三峡真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

______它给中华民族送来礼物,但也出了个难题,看我们有没有智慧和能力去打开这一宝库。

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①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______ ______ ______

②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写出反义词

凉爽—______ 开始—______ 果断—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


看拼音写汉字

nuó

zhēng

pái huái

cén

______移

______发

______

______寂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1 )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 2 )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 3 )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__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1 )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词义。

触株

②因其耒而守株

( 2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读 《匆匆》,回答下列问题

( 1 )《匆匆》一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 2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句子含义是什么?

[查看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 1 )用横线画出写实验做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实验结果的句子。
( 2 )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蝙蝠先前是怎样神气的?________

②“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________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啊!”表达了斯帕拉捷________的心情。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说明他具有________精神。

( 3 )先摘抄语段中打比方的句子,再仿写一个句子。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在习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同时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个寂寞旳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