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选择划线字正确的一项。 ( 1 )使弈秋诲二人弈。( ) A: 教导 B: 诱使 ( 2 )虽与之俱学。( ) A: 都 B: 在一起 ( 3 )……去人近。( ) A: 离 B: 减掉,除掉 ( 4 )孔子不能决也。( ) A: 判断 B: 一定 |
2、[查看原题] 下面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元霄 板栗 书藉 原谅 万不得己 B: 惊惶 凝视 袭击 眨眼 不可思议 |
3、[查看原题]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下划线部分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A: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斕的锦缎。 B: 柳树姑娘摆成整齐的一队,站立在河边,任由春风抚摸着如长发般柔顺的枝条。 C: 心灵是一方广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D: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
4、[查看原题] 杜宾斯先生手中的教鞭和戒尺现在很少闲着,至少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这么说。 只有( )才不挨打。 A: 最大的男孩子和18到20岁的年轻姑娘 B: 最大的女孩子和18到20岁的男孩子 C: 最大的男孩子和14到18岁的年轻姑娘 |
5、[查看原题] 《诗经》分为“风”“雅”和“( )”三大类。 A: 赋 B: 比 C: 颂 D: 兴 |
1、[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藏戏》内容填空。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______,他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为了______。 | ||||||||||||||||
2、[查看原题] 指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 1 )因为我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默水来。________ ( 2 )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废劲,而且非常麻烦。________ | ||||||||||||||||
3、[查看原题] 选词填空。 宽广 因此 排列 树立 如果……就…… 与其……不如…… 宽敞 因为 陈列 建立 宁可……也不…… ______你走进为民商店的大门,______会看见______的售货大厅里一排排货架上,______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售货员们______了一心为顾客服务的好思想,他们______自己麻烦千遍,______不让顾客一时为难,______顾客们都称赞这里是购物的乐园。 | ||||||||||||||||
4、[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
1、[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的意思。( 2 )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烈火/焚烧/若/等闲。 C: 粉骨/碎身/浑/不怕。 D: 要留/清白/在/人间。 ( 3 )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 4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志”是________。 ( 5 )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
2、[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 )“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 |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①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②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1 )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阅读欣赏
多彩的腊月民俗
腊八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粥中有大米、小米、芸豆、小豆等多种粮食和小枣、栗子等多种干果。喝腊八粥,既展示了过去的一年五谷丰登,又反映了老百姓盼望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当然,“腊八”由来已久,里面也杂有某些迷信因素。
灶日 腊月二十三是灶日,又称“小年”。流行着祭灶的风俗。相传,帝的孙子叫黎,负责管火,以后被封为灶神。二十三那天把灶神送上天,到初一的五更天再接回来,人们希望灶神到天上去多说好话,故在二十三这天,人们要吃又甜又黏嘴的糖瓜。
守岁 从晋代开始,我国就有了除夕守岁的记载。大年三十,人们通宵达旦迎新春。剪窗花、贴年画、写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家家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 1 )下面的字能组成多少词语?写一写。①保留:________
②去掉:________
提示与要求: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事?翻开相册,里面的照片勾起来了你对小学生活的哪些回忆?你可以提起笔来,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来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内容具体,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