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 “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 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
2、[查看原题] 下列下划线字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正(zhēng)月 稚(zhì)嫩 语重心长 B: 折(zhē)腾 描摹(mó) 信手拈来 C: 衣襟(jīn) 炊(cuī)烟 忐忑不安 D: 赫(hè)然 琴弦(xián) 引人人胜 |
3、[查看原题] 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面不改色地对“星期五”说:“不要怕,我去对付他们。” B: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呼天抢地的掌声。 D: 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鲁滨孙乘坐的轮船被海浪打翻了。 |
4、[查看原题] 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栖(xī) B: 冷(lěng)露 C: 秋思(sī) |
5、[查看原题] [易错]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毕业联欢会上,我们朗诵了临别赠言和对校园留恋的舞蹈。 B: 自然领域中有许多见微知著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去破解。 C: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作者是华罗庚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D: 随着“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 |
1、[查看原题] 摘录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解释下列词语。 腊八蒜:______ | |||||
2、[查看原题] | |||||
3、[查看原题] 积累小天地 把词语和句子补充完整。 一鼓作气,再而______,三而______。 人非______,孰能无过。 操______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______。 | |||||
4、[查看原题] 看拼音写词语。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zhù)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 1 )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 )请问这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出是那一句。[查看原题]伞的故事(课外阅读)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她一脸喜气。见了我,娘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喜出望外:________ ( 2 )用“﹏﹏﹏”画出一处“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3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黄油布伞?从中可以读出“我”怎样的感情? ( 4 )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