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重读好书,如逢故知”与“”这句话讲的道理相近。( )。 A: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D: 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
2、[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 B: 王候 C: 御柳 |
3、[查看原题] 阿卡决定送尼尔斯回家的时候,尼尔斯为什么不愿意回去了?( ) A: 因为他想和雁群一起到拉普兰去探险。 B: 因为大雄鹅舍不得他走,他要陪大雄鹅。 C: 因为他觉得阿卡看不起他,他要留下来报复他。 D: 因为家里的动物欺负他。 |
4、[查看原题] [疑难]对下面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 )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如果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人生就没有悲哀了。 A: 路是永远有的,因为可以开辟新路。 B: 只要迈开双脚,就能走到柳暗花明处的村。 C: 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 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
5、[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 B: 朴素 C: 栖息 D: 诸候 |
1、[查看原题] 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各句的横线上。 染 映 吹 ①当春风______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 擎 举 托 ②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______着风筝。 |
2、[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哭qì______ 五hóu______ 文zhāng______ yíng yíng______ mò mò______含情 qī ______息 乌yā______ |
3、[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序。(只填序号) ①回到英国 ②养牧种植 ③流落荒岛 ④救“星期五” ⑤建房定居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查看原题] 选择字义。 “绝”的解释有:A.断绝;B.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C.走不通的;D.极,最。给下列 词语中的“绝”选择恰当的解释。 绝处逢生______ 绝无此意______ 络绎不绝______ 绝大多数______ |
1、[查看原题] 快乐读书吧。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 ( 1 )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________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________。( 2 )《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3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查看原题] 阅读练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 1 )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 署:衙门。 |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为我的“囊”中物。可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是,便偷偷地藏在卧室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来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王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爷爷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噢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现在不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
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地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关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子这串鲜荔枝。
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不喜欢”为借口,把好处让给了我。而我不再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 1 )给短文第③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___爷爷___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___噢___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___现在不___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___
( 2 )写反义词。怒不可遏——________ 呵斥——________ 委屈——________
( 3 )联系上下文,给第⑤自然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文字。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美味无比!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 1 )用简洁的文字补全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买糯米→淘洗糯米→________→做米饼→________→捏雏形→________→________
( 2 )短文中的一些语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请用心读下面的句子,分别从用词、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①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从用词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②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 3 )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③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这是为什么?题目:独享____________的秘密
提示与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要少于400字哟。
③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名称。否则,要扣除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