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选项中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开六色
B: 影 排山
C: 写自受
D: 枯 尽全力
下列有关《夏天里的成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B: 人生的夏天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壮年时期。
C: 人在夏天的“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D: “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长出穗的农作物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恩(cì) 麦(qiáo) 水(tānɡ)
B: 排(dà) 盘(jū) 着(qínɡ)
C: 记(zǎi) 肆(nüè) 颠(pǒ)
D: 铁(qiū) 璨(cuǐ) 菜(qí)
读故事,选择恰当的选项( )。

安徒生成为著名作家以后,仍然像往常一样戴着一顶旧帽子。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一辆马车停在他的身边,只见车上走下一个穿着很讲究的人。这个人望着安徒生,打量了很久,不屑地说:“你脑袋上戴的是什么东西?那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反戈一击:“______________”

安徒生会怎样反驳?请选择最幽默而有力的语言:


A: 你是不讲礼貌的人,我懒得理你。
B: 你脑袋上的东西,能算是头发吗?
C: 有些人戴新帽子,却是旧思想。
D: 你帽子下的东西,能算是脑袋吗?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为绝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 超出
B: 花费
C: 毁坏
D: 打败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①完全消失,不知去向。______

②远距离的翻山渡水。______

③非常傲慢,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______

④不转眼珠的看。______

⑤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唏嘘 :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

膨胀:______

炯炯有神:______

小练笔。(选做题)

请你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根据下面的中心意思写一段话。

冬天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你看,______

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1 )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结果 成果 后果)________。
( 2 )________(不管 尽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镭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 3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陆陆续续 断断续续)________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1 )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 2 )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 3 )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 4
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1 )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 2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 4 )这首诗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心中的桥

故乡的木桥,实在朴实无华。倾斜的桥身,标志着它的古老;粗大的桥墩铺满厚厚的青苔,流水冲得它们伤痕累累;圆木柱搭成的桥面,高高低低,留着很多的空隙,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桥下的江水悠然东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一曲单调古朴的歌谣,像摇响了老祖母破旧的纺车。

第一次走到桥头,看到急急而过的江水,听到“哗哗”喧腾的水声,我就吓得闭上了眼,赖着要母亲背我过桥。母亲没有答应。她拉我上了桥,教我一步步踩着她的足迹走。我的脚特别不听使唤,哪儿有洞,偏偏往哪儿踩。就这样闭着眼,不知过了多久,费了多大周折,我才号啕大哭过了桥。母亲也累得汗水淋淋,但她终究也没背我。

到了学龄,母亲要我足迹上学,每天都要路经这座桥。我先是绕大弯从小路走。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看见母亲正站在桥的另一头,朝我招手,我放心了,蹲在地上,等母亲来抱。可过了好久,母亲仍没有过桥,我知道——她不会来接我了。我只好慢慢向前探出一只脚。桥面的空隙像童话里的老虎的血盆大口,模板松动的地方,在我的脚下“吱吱”直响。我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一点点地移动。就这样,我几乎是挪着过了桥,扑进母亲的怀抱,委屈地抽泣着。母亲搂着我,擦干我的眼泪。她的脸漾开了一丝淡淡的笑意,眼里闪烁着母亲的柔光。我静静地沐浴在爱的柔波中。

长大了,忆及童年过桥的往事,妈妈说:“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是啊,当告别生我养我的母亲,扬起生命之帆时,我要只身一人去闯险滩、过恶浪,去遍尝失败的苦涩,去领略成功的欢欣……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想到母亲让我过桥的往事,我为儿时对母亲小小的怨恨而羞愧,我为母亲深沉的爱而感动。家乡的木桥,它是引我走上最初的人生之桥,我的面前一定还有更为艰险的桥,但家乡的木桥——那指引我蹒跚学步的桥,将给我温存的抚慰、无穷的力量。啊,架在我心中的“母亲桥”,将伴我一生,将引我走向成熟。

( 1 )读句子,理解下划线的词语。

①一天,小路堵了,我只好战战兢兢走上了桥头。

“战战兢兢”说明________。

哪有母亲不疼儿女的,但生活之路是靠你自己走的。

“哪有”的意思是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 2 )短文第一自然段中“几根锈黑的长条钉子紧紧咬着它们”一句中“它们”指( )。
A: 故乡的木桥
B: 倾斜的桥身
C: 圆木柱搭成的桥面
( 3 )细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险滩”“恶浪”指________。

②“更为艰险的桥”指________。

③“母亲桥”指________。

( 4 )作者在文中叙述两次过桥时都写到了自己的哭,如“号啕大哭”“哭喊”“抽泣”,请再写出几个与哭有关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 5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
A: 写木桥的外形特点及作用
B: 主要写了“我”小时候两次过桥的经历,以此说明人生之路需要自己亲自去走,去探索,只有经过险滩、恶浪的洗礼,才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C: 主要写了小时候“我”过桥时,母亲不管“我”,因此,“我”长大后,回忆往事,对母亲的行为感到一丝怨恨
( 6 )本文抒发了作者( )之情。
A: 对家乡木桥的喜爱
B: 对家乡木桥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
C: 对家乡木桥的喜爱和对母亲的赞美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

在学校里或学校外,你都参加过哪些活动?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把活动的过程及为何印象深刻等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