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靡(mǐ) 疙(gē)瘩 沮(jǔ)丧 跺(duò)脚 B: 挨揍(zòu) 窦尔敦(dūn) 厌氧(yǎng)菌 轮廓(kuò) C: 废墟(xū) 培(péi)养 盔(huī)甲 后妃(fēi) D: 金箍(gū)棒 嫦(cháng)娥 倾(qīng)角 纳(nà)鞋底 |
2、[查看原题] 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是( ) A: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作比较) B: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举例子) C: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打比方) D: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打比方) |
3、[查看原题]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砖塔胡同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下列路牌中的拼音符合地名拼写规则的一项是( )。 A: ![]() B: ![]() C: ![]() |
4、[查看原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谜蒙 祭器 窸窸窣窣 B: 甘蔗 倾听 芬芳馥郁 C: 抱怨 沙莫 囫囵吞枣 D: 嘴唇 政委 弄巧成茁 |
5、[查看原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
1、[查看原题] 写全词语 ______环抱 ______昆仑 ______黄河 ______学语 ______学步 ______耳畔 ______不回 ______破浪 ______端庄 ______联翩 ______劲舞 ______峻拔 |
2、[查看原题] 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玛______ 泣______ 薄______ 曼______ 码______ 拉______ 簿______ 漫______ |
3、[查看原题] 下面都是表示“看”的一些词语,请选择合适的提空。 瞅 凝视 ①楚王______了晏子一眼,冷笑一下。 ②中尉______了伯诺德夫人一眼,很不满。 ③伯诺德夫人______着烛台喃喃自语。 ④爸爸______着远方,想了很久很久。 |
4、[查看原题]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下列句子。 A.不是……而是……;B.如果……也……;C.……因为…… D.不但……还……;E.是……也是……;F.虽然……可是…… G.即使……也…… ①孩子______不算多——只有两个,______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②拿矿物资源来说,它______上帝的恩赐,______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③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______使它们不能再生,______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
1、[查看原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根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 1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查看原题] 阅读理解。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蛱(jiá)蝶:菜粉蝶。 ( 1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 )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 3 )“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 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 4 )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革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棵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 1 )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照应的句子∶________。
深刻含义:________。
( 3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这句话表现了什么?[查看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还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1 )文章的中心句是(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 4 )下列能表现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的两项是( )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让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请以“一次 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写清楚、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