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海口市第九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选择题,仔细听,认真想,完成下列小题。
( 1 )苏尔瓦多说:“ 。“( )
A: 即使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把握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抓住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 语言不灭,民族不亡。
( 2 )法国每年都要举办 活动,是为了使国人珍爱自己的语言。( )
A: 家庭比赛活动
B: 家庭语言文字比赛活动
C: 家庭法语听写比赛活动。

我会读。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读这一段话时,应该用()。

A: 高兴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B: 难过的语气,节奏慢,声音低;
C: 急切而痛苦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D: 急切而高兴的语气,节奏慢,声音高;
下面句子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误的是( )
A: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语言描写)
B: 地扫的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环境描写)
C: 老罗朝着小嘎子招手,小嘎子赶紧蹬小瓮,爬大缸,翻上墙头。(动作描写)
D: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神态描写)
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到括号里。
( 1 )下列词语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扬缺点 安排工作 反映情况
B: 提高认识 价格高贵 保卫公物
C: 改善生活 天气晴朗 身体强壮
D: 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经验
( 2 )“村庄惊醒了”的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是拟人句,村民都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惊醒了。
B: 村庄睡醒了,村民们也睡醒了。
C: 这是拟人句,村庄被洪水惊醒了。
D: 这是比喻句,村庄和村民都被洪水惊醒了。
( 3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桑娜告诉丈夫,邻居西蒙死了。
B: 提示词“说”放在一句话的中部,“说”字后面用逗号是对的。
C: 是桑娜告诉丈夫,邻居西蒙死了,然后想慢慢引到西蒙的孩子身上。
D: “你知道吗”是反问句。
( 4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 《桥》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谈歌。
C: 《在柏林》的作者奥莱尔,是美国女作家。
D: 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母亲》《我的大学》。
下面词语中有一个下划线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找出来( )
A: 诉(qīng)
B: 琴(xián)
C: 缝(xī)
D: 参(cī)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______ ______纯朴 优良______

维持______ ______纯洁 优秀______

保持______ ______纯熟 优质______

根据课文《安塞腰鼓》内容填空。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______的鼓点;旋风一样,是______的流苏;乱蛙一样,是______的脚步;火花一样,是______的瞳仁;斗虎一样,是______的风姿。

选字填空。


即 慨 概

( 1 )她猛回头,微微笑了起来,随________呆呆地坐着。
( 2 )________然母爱如此不可思议,那么拥有者便是一个幸运儿了。
( 3 )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________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
( 4 )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________多。
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居高下______ ①靠近 ②对着 ③来到 ④将要

重伤______ ①承担 ②失败 ③遭受 ④享有

引上路______ ①停止 ②达到极点 ③走不通的

进攻______ ①提出 ②推选 ③动作 ④抬起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 1 )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__”。
( 2 )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3 )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1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 2 )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 3 )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________,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 4 )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四根棒冰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瓶,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小男孩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有些沙哑。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

那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小男孩的瓶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天色又是一阵阴暗,风紧起来。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

马路的一头,相继出现了三辆人力板车。车上堆着装得很高的货,车夫们双手把着长长的木把手,肩上套着纤绳,弓着腰,一步一蹬地朝小男孩这儿移来。

第一辆车在小男孩面前停住,等后面两辆赶上来。

“老大爷,买根棒冰吧!”小男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车夫不在意似的摇摇头。

“老大爷,我妈病了。今天我头一次顶替她,没想到……”小男孩怯怯地带着哭腔,“这些棒冰卖不掉的话,就……”

车夫的目光落在小男孩的身上,满脸的皱纹聚拢起来,如沙丘上的波痕,粗犷中不失温和。他扫了眼赶到跟前的另外两辆车,对小男孩说:“你还有几根棒冰?”“四根。”“好吧,我全买下了。”车夫掏出钱,小男孩惊喜万分。他接过钱,捧出四根棒冰。“不,三根就够了。还有一根,就算我请你的。我知道你也舍不得尝尝棒冰的滋味的。”车夫说着,不容争辩地把一根棒冰留在瓶里。他抽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觉得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这天,小男孩带着最后一根棒冰回到家。他想让发烧的母亲吃了棒冰退些热度。他跟母亲讲了刚才发生的事,母亲听完,欠起身,双手搂着儿子瘦瘦的肩胛,说:“孩子,你长大以后,不管成了怎样的大人物,也不能忘记今天的事。”小男孩使劲点点头。

那个小男孩就是我。那年,我八岁。

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那个在雨后的凉意中出现在我面前的老车夫的印象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而越显清晰,他使我懂得怎样做一个平凡而善良的人——纵然在世情变幻的生活中。

( 1 )小小词语林。

①写近义词。

绝望________

顶替________

温和________

②写反义词。

聚拢________

清晰________

善良________


( 2 )画一画。

①把表现车夫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用曲线画出来。

②把母亲的话用“________”画下来。

( 3 )话题对对碰。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________。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鲁迅和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幢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 1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目无亲( )

A.抬起 B.全 C.推选 D.举动

②一见如( )

A.原来的 B.原因 C.老朋友 D.故意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

( 3 )通过上一题的分析,说说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让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并最终促使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 4 )短文主要歌颂的是( )。
A: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萧红才华出众
C: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 5 )通过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围绕“成长”这个中心意思写一篇文章。注意要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表达出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獨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