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鲁迅和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幢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 1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目无亲( )

A.抬起 B.全 C.推选 D.举动

②一见如( )

A.原来的 B.原因 C.老朋友 D.故意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

( 3 )通过上一题的分析,说说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让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并最终促使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 4 )短文主要歌颂的是( )。
A: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萧红才华出众
C: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 5 )通过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A;C
( 2 )【第1空】心里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
【第2空】鲁迅先生给了这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极大的关怀、照顾和同情
【第3空】萧红闯进文坛,成为青年女作家
【第4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教育和帮助
( 3 )鲁迅先生的关怀和鼓励触动了萧红,使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并在文学的道路上“健步地奔跑”。
( 4 )A
( 5 )我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关怀进步青年的人。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短文阅读。

小草

我的故乡没有高山,只有小草。

湖光山色自然是十分壮丽的,但,倘若湖畔和山上连小草也没有一根,那就显得寂寞而单调了,也不会有生机盎然的姿态。至少沙漠中的旅行者,假如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丛嫩绿而孤零的小草,那种欣喜大概真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因为,这小草预示着:沙漠将要尽头了。不远处就是草原或平川。那里的水淙淙地流着,那里的花随意地开着……

可见,小草是不应该忽视的,在大千世界中,也自有它的位置,而不管人们好恶如何。

  春风正从远方吹来。

  春天正从远方走来。

  你早呵,有生命的小草!

  你好呵,有希望的小草!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果________ 姿势________ 孤独________

( 2 )解释下面的词语。

  生机盎然:

  单调:

( 3 )请用文中的话来解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4 )这篇短文是讲小草?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综合训练。

遇 见

①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妈妈!妈妈!快点儿来呀!“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已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神秘的笑容。“什么事?”她不说话。“到底是什么事?”她用一只肥匀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寓的灰壁。“到底什么事?”她仍然秘而不笪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天!”

②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那片蓝过千古而仍然年轻的蓝天,一尘不染令人惊呼的蓝天,一个小女孩在生字本上早已认识却在此刻仍然不觉吓了一跳的蓝天,我也一时愣住了。

③于是,我安静地坐在她的旁边,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透过惊讶和几乎

不能置信的喜悦,她遇见了天空。她的眸光自小窗口出发,响亮的天蓝从那一端出发,在那个美丽的五月清晨,它们彼此相遇了。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再只是从笔画结构上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她面对面地遇见了蓝天,她长大了。

④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仍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⑤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暗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⑥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⑦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能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⑧我至今仍然常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长成,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 1 )短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遇见”的?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遇见


( 2 )第②段中,“我也一时愣住了”的原因是( )。
A: “我”看到女儿脸上神秘的笑容
B: “我”看到一尘不染、令人惊呼的蓝天
C: “我”看到窗外另一座公寓的灰壁
D: 女儿在生字本上认识了“天”
( 3 )第③段中,“我”觉得“她长大了”的原因是( )。
A: 她已经认识了“天”这个字
B: 她认识了天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C: 她知道抬头看到的那一片就是蓝天
D: 她知道看到天的时候叫“我”了
( 4 )仔细阅读第④到⑧段,把下面关于作者第二次的“遇见”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补充完整。

暗惊→________→________

( 5 )作者以“遇见”为题,你觉得怎么样?谈谈你的理解。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练习。

桥(选文)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 1 )"瞪"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这个字共有________画。
( 2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洪水 ________的老汉

________的老太太 ________的木桥

( 3 )用横线标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标出文中的拟人句。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你觉得老汉要喊些什么呢?
( 5 )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读到此处,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