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
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 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 1 )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 3 )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 坚定──________

(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到什么?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
( 2 )【第1空】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第2空】吃得很有味道
( 3 )【第1空】炎热
【第2空】动摇
( 4 )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 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坚定、乐观。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又到秋天

初秋的早晨已变得沉静,太阳也姗姗来迟了。天空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青灰,略显着忧郁的神情。秋天收敛起张扬,进入了沉思。

我们每每会被季节里异彩纷呈的景致感染,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而我,似乎对秋天情有独钟;到了秋天,心中会自然涌动起一股缠绵的情谊。并且,只有到秋天,才会产生浓浓的醉意。我在秋天里徜徉,在秋天里沉醉,又在秋天沧桑的目光中,去感受她的静谧与安详。

秋天深情的回眸,是否会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岁月?我们曾经蒙昧无知,我们曾经天真无邪;我们曾经在无忧无虑中沐浴灿烂的阳光,呼吸洁净的空气;我们又曾经在童年的梦里编织绚丽的彩虹。

(有删改)

( 1 )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姗姗来迟:________

②无忧无虑:________

( 2 )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在短文中找出来。
( 3 )“我”喜欢秋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4 )对短文最后一段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主要写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B: 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 4 o ):品德美好。②醍醐( t 0 h 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遮( sh ) ):几乎,差不多。

( 1 )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2 )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 3 )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 4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 5 )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 1 )下列形容“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愧疚 难为情 失望 无奈 渴望 担心
B: 愧疚 难为情 失望 无奈 渴望 高兴
C: 愧疚 难为情 失望 渴望 担心 疑惑
D: 愧疚 难为情 失望 无奈 渴望 伤心
( 2 )“我”为什么脸红了?( )
A: 因为“我”很着急。
B: 因为“我”局促不安。
C: 因为“我”对妈妈撒谎了, 我没见爸爸。
D: 因为天气很炎热,让我感到不舒适。
( 3 )“我”为什么不住地朝街上张望?( )
A: 等待爸爸赶快回来。
B: 怕爸爸回来,揭穿我的谎言。
C: 因为感到无聊至极,打发时间。
D: 看窗外的雨,渴望能穿着雨衣出去玩。
( 4 )下列能够概括这段文字的一项是( )
A: “我”对妈妈撒谎了。
B: “我”对妈妈说爸爸要吃炖肉。
C: “我”撒谎了心里很愧疚。
D: “我”盼着能穿上雨衣出去玩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