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 4 o ):品德美好。②醍醐( t 0 h 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遮( sh ) ):几乎,差不多。

( 1 )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2 )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 3 )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 4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 5 )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穷人

答案:

( 1 )【第1空】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
( 2 )【第1空】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 3 )B,C
( 4 )

遗憾;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 5 )【第1空】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

校园交响曲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已像流水一般逝去,一年级还仿佛是昨天。有人把六年小学生活比作画卷(juǎn
juàn),有人则比作万花筒,然而,我却要把它比作一首充满活力的乐曲,其中每一个乐章都是那么精彩,那么令人怀念……

乐章一:球迷总动员

近日,我班的几位铁杆球迷异常激动,因为NBA季后赛已进入(决 绝)定性的阶段。当然,功力最深的球迷当属李振了。他侃起(蓝 篮)球来,可谓是无所不通,绝对的铁杆,使我等望尘莫及。每每下课,他们几个就聚在一起,一起聊最近的比赛。还记得那次听说火箭队以3∶4输给了爵士队之后,高思斌失望至极、痛哭流涕。我本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成了一位球迷,偶尔也发表一点儿“高论”。

乐章二:智力游戏

老师在下课前布置了几道难题给我们。我等自然不甘示弱,立即摆开阵势苦思冥想起来。“哦,对了!”旁边的王樊大叫起来。我连忙回过头,听了他的思路觉得有点儿不对,便讨论起来。我俩写画一阵子后,确定他的方法是错误的。只好重新思考。这时,从后面缓缓而来的程越见状,也大声喊:“让本大师来为你解答。”在他装腔作势一阵子之后,终于也承认不会。我俩一齐说:“还以为你有什么高招儿呢!”不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一番努力之后,三个臭皮匠,终于解决了问题。

乐章三:阳光早读

早晨,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教室里也随即(幽静 安静)下来。“把书翻到第28页。”班长(威风 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教室。然后,嗡嗡的早读声便向窗外飞出。不过,这其中也会出现几个捣蛋分子。他们有的用书做屏(pínɡ bǐnɡ)障,在快乐地聊天儿;有的盯着窗外发呆,估计在想昨晚的电子游戏;有的则在桌下对作业……班长当然不想让“一粒老鼠屎,坏了满锅汤”。便下几道命令:“小A快上位了。”“组长小B不要下位收本子!”“把没写作业同学的名单给我!”……好一个阳光早读!

尾声

正是这样一个个精彩的乐章,组成了我们的校园生活,这校园生活就像一首充满活力的歌曲,永远留在我心中!

( 1 )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音节和字词。
( 2 )题目“校园交响曲”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望尘莫及:________

不甘示弱:________

( 4 )文中引用了谚语,如“一粒老鼠屎,坏了满锅汤”,请找出文中另外一句谚语,画上横线,并另外写一句。
( 5 )文章描写了校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小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说明文阅读。

动物的奇特“语言”

①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②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或“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③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哺育;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④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研究可知,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 1 )“动物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 2 )这篇短文是( )的。
A: 先总述再分述
B: 先分述再总述
C: 按时间顺序叙述
D: 按空间顺序叙述
( 3 )联系短文内容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动物的“语言”不包括动作。

②鹿科动物遇到危险时,会发出白色的“信号”。

③雄羚羊求偶靠嗅觉识别,是会发出声音的“语言”。

④动物的“语言”有警告、识别、求偶等作用。

( 4 )第②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蝉在枝头拼命地叫着。“__________”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树枝乱摆。地上, 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不一会儿,风卷乌云,滚滚而来,天像是到了傍晚,一阵比一阵暗。刹那间,闪电似金鞭乱挥,这儿一道,那儿一道,煞是怕人。 雷声像爆炸似的,“__________”响起来。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的大 珠链。雷雨中,行人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上吃力地走着。白亮亮的雨点打在雨伞上,“__________”直响。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云散了,雨 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高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泥土香味迎面扑来,天地间变得凉爽极了。

( 1 )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到文中的空线上。(填序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哗哗哗 B.轰隆隆 C.啪啪啪 D.呼呼呼

( 2 )短文按下雨的过程,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雨前:________

 雨中:________

 雨后:________

( 3 )将短文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明。

( 4 )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