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似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后山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柱、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 1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秋高气爽 ________ A.明朗 B.率直 C.愉快
②修竹繁茂 ________ A.茂盛 B.丰富 C.精美
( 2 )作者是怎样游览扬州个园的?请按顺序填空。步入大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抄在下面。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第1空】A
【第2空】A
( 2 )【第1空】绕过“宜雨轩”
【第2空】转过“鹤亭”
【第3空】步下秋山
( 3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 4 )“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一句中的“相传”用语分寸感也很强,因为难以确认是不是石涛所作,所以用“相传”更准确。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半截蜡烛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伯诺德夫人:________
大儿子杰克: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
( 2 )根据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填一个词语。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A: 严谨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地球的绿色斗篷(节选)
①水、土壤和由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
②几百万年以前,这片土地是西部高原和高原上山脉的低坡地带。这是一个气候异常恶劣的地方:在漫长的冬天,当大风雪从山上扑来.平原上是深深的积雪;夏天的时候,由于缺少雨水,一片炎热,干旱在深深地威胁着土壤,干燥的风吹走了叶子和茎干中的水分。
③一种植物接着一种植物妄图在这儿落脚,但是都失败了。最后,兼备了生存所需要的全部特性的鼠尾草发展起来了。鼠尾草长得很矮,它能借助灰色的小叶子保持住水分,以抵挡小偷似的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于是西部大平原变成了生长鼠尾草的土地。
④动物生命和植物一道发展起来,同时与土地的迫切需要一致。恰好,在这时,有两种动物像鼠尾草一样完美地适应了它们的栖息地。一种是哺乳动物——敏捷优美的尖角羚羊;另一种是乌——松鸡。
⑤鼠尾草和松鸡看来是相互依赖的:当鼠尾草地衰落下来时,松鸡的数目也相应地减少了。鼠尾草为平原上的这些鸟的生存提供了一切。山脚下长得低矮的鼠尾草遮蔽着鸟巢及幼鸟;在任何时候,鼠尾草为松鸡提供了主要的食物。这还是一个有来有往的关系。这个明显的依存关系还表现在松鸡松散了鼠尾草下边及周围的土壤,清除了在鼠尾草丛庇护下生长的其他杂草。
⑥羚羊也使它们的生活适应于鼠尾草。当冬天第一次大雪降临时,鼠尾草为羚羊提供了过冬的食物。在所有其他植物都落下叶子时,只有鼠尾草保持常青。虽然大雪堆积,但鼠尾草的顶端仍然露在外面,羚羊可以用蹄子够到它。这时,以鼠尾草为食的松鸡在被风吹扫过的裸露地面上找到这些草,或者跟随羚羊的脚步到它们刨开积雪的地方来觅食。
⑦然而,根除鼠尾草的计划已经进行多年了。一些政府机关对此活动很是积极,工业部门也满怀热情地鼓励这一事业,因为这一事业不仅为草种,还为大型整套的收割、耕作及播种机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
⑧这片土地上实施除掉鼠尾草改作牧场的工程,能达到人们期待的结局吗?
⑨这个计划只顾达到眼前的目的,但结果显然是整个紧密联系着的生命结构被撕裂了。羚羊和松鸡将随同鼠尾草一起绝迹,鹿儿也将受到伤害。由于依赖土地的野生生物的毁灭,土地也将变得更加贫瘠,甚至于人类饲养的牲畜也将遭难:夏天的青草不够多,绵羊在缺少鼠尾草、耐寒灌木和其他野生植物的平原上,在冬季风雪中只好挨饿。水、土壤和由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除掉了鼠尾草.动物们也无法生存。
( 1 )地球的绿色斗篷在文中指________。这样称呼的原因是________。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竹村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山间那婉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
村后,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莶翠欲滴。那高大挺拔的是青竹,那纤巧细嫩的乏茶树相互掩映,编织成翡翠的绿衫。
春天,茶农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摘春茶。姑娘们身背茶篓,迎着朝霞,踏着畏露,穿梭般地巡回在茶树家。她们那灵巧的双手不停地上下飞舞:时而如小鸡啄米,时而如彩蝶翩跹,时而又如钢琴家娴熟地演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大捧一大捧鲜嫩的茶叶装进了背篓。她们那五彩的衣裳点缀着明丽柔和的绿色的海洋,引得那小蜜蜂看花了眼,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的花朵儿。
太阳升上了头顶,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背篓快满了,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山歌在山坡上( )。小鸟儿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吱吱喳喳。空气中弥漫着早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落日的余晖( )了天空,小鸟归巢了,晚霞也回家了。村里家家的烟囱冒出( )青烟。婉蜒的山路上晃动着姑娘们的衣衫,小扁担吱嘎嘎地响着,把一担担冒尖的新茶挑下山来,焙制成驰名中外的龙井。
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萤的碧茶时,心中便踊起( )乡思……
(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的词语的意思。沁人心脾:________
驰名中外: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在原文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3 )“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采下片片嫩芽。”这一句和文中画线部分都是描写采茶场景的,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 )最后一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