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综合训练。

地球的绿色斗篷(节选)

①水、土壤和由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

②几百万年以前,这片土地是西部高原和高原上山脉的低坡地带。这是一个气候异常恶劣的地方:在漫长的冬天,当大风雪从山上扑来.平原上是深深的积雪;夏天的时候,由于缺少雨水,一片炎热,干旱在深深地威胁着土壤,干燥的风吹走了叶子和茎干中的水分。

③一种植物接着一种植物妄图在这儿落脚,但是都失败了。最后,兼备了生存所需要的全部特性的鼠尾草发展起来了。鼠尾草长得很矮,它能借助灰色的小叶子保持住水分,以抵挡小偷似的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于是西部大平原变成了生长鼠尾草的土地。

④动物生命和植物一道发展起来,同时与土地的迫切需要一致。恰好,在这时,有两种动物像鼠尾草一样完美地适应了它们的栖息地。一种是哺乳动物——敏捷优美的尖角羚羊;另一种是乌——松鸡。

⑤鼠尾草和松鸡看来是相互依赖的:当鼠尾草地衰落下来时,松鸡的数目也相应地减少了。鼠尾草为平原上的这些鸟的生存提供了一切。山脚下长得低矮的鼠尾草遮蔽着鸟巢及幼鸟;在任何时候,鼠尾草为松鸡提供了主要的食物。这还是一个有来有往的关系。这个明显的依存关系还表现在松鸡松散了鼠尾草下边及周围的土壤,清除了在鼠尾草丛庇护下生长的其他杂草。

⑥羚羊也使它们的生活适应于鼠尾草。当冬天第一次大雪降临时,鼠尾草为羚羊提供了过冬的食物。在所有其他植物都落下叶子时,只有鼠尾草保持常青。虽然大雪堆积,但鼠尾草的顶端仍然露在外面,羚羊可以用蹄子够到它。这时,以鼠尾草为食的松鸡在被风吹扫过的裸露地面上找到这些草,或者跟随羚羊的脚步到它们刨开积雪的地方来觅食。

⑦然而,根除鼠尾草的计划已经进行多年了。一些政府机关对此活动很是积极,工业部门也满怀热情地鼓励这一事业,因为这一事业不仅为草种,还为大型整套的收割、耕作及播种机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

⑧这片土地上实施除掉鼠尾草改作牧场的工程,能达到人们期待的结局吗?

⑨这个计划只顾达到眼前的目的,但结果显然是整个紧密联系着的生命结构被撕裂了。羚羊和松鸡将随同鼠尾草一起绝迹,鹿儿也将受到伤害。由于依赖土地的野生生物的毁灭,土地也将变得更加贫瘠,甚至于人类饲养的牲畜也将遭难:夏天的青草不够多,绵羊在缺少鼠尾草、耐寒灌木和其他野生植物的平原上,在冬季风雪中只好挨饿。水、土壤和由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除掉了鼠尾草.动物们也无法生存。

( 1 )地球的绿色斗篷在文中指________。这样称呼的原因是________。
( 2 )找出能够表达作者主要观点的关键句。围绕这个关键句,选文写了鼠尾草在西部平原扎根、________、________、除掉鼠尾草后动物们也无法生存四个方面的内容。
( 3 )鼠尾草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原因是( )。
A: 小叶子保持水分
B: 有深深的积雪
C: 其他植物落脚失败
D: 有松鸡和羚羊
( 4 )读第⑦到⑨段,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你想对这种现象说什么?写一写,不超过30个字。(要求:观点明确.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第1空】鼠尾草
【第2空】因为松鸡、羚羊等动物依赖其生存
( 2 )【第1空】水、土壤和南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鼠尾草和松鸡相互依赖
【第2空】羚羊的生活适应于鼠尾草
( 3 )A
( 4 )高楼林立,光滑的房檐楼壁少了鸟雀栖息的巢。生活在进步,自然在退步。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 1 )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 2 )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_______。

( 3 )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什么语气。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漫游。

水性江南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泽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忍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 1 )选文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 2 )作者在第二、第五两自然段中分别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
( 3 )还了解哪些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你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

美丽传说:________

诗句:________

( 4 )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