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1 )给下列字注音。

苔________ 闼________

( 2 )解释下面词语。

长:________ 净:________

手:________ 排闼:________

( 3 )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檐/长扫/净无/苔
B: 花木/成畦/手自/栽
C: 一水/护田将/绿/绕
D: 两山/排闼/送青来
( 4 )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 5 )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答案:

( 1 )【第1空】tái
【第2空】tà
( 2 )【第1空】经常
【第2空】干净
【第3空】亲手
【第4空】推开门
( 3 )D
( 4 )第一、二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好静、生活情趣高雅的人。
( 5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说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意,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 6 )这首诗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 1 )将诗歌补充完整。
( 2 )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 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 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 4 )“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 5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 6 )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 7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2、六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 1 )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词牌名 词题)。
( 2 )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 3 )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 5 )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六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