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带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A.不受约束,随便;B.广阔,长;C.到处都是。

天风沙________ 长夜漫漫 ________ 无目的________

( 2 )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写下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 )文中的“火洲”“风库”指的是什么?

( 4 )吐鲁番人用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我的舞台

答案:

( 1 )【第1空】C
【第2空】B
【第3空】A
( 2 )【第1空】强烈
【第2空】照耀
【第3空】别致
( 3 )

新疆吐鲁番盆地。


( 4 )【第1空】植树造林
【第2空】遮阳蔽日
【第3空】为行人解热止渴
【第4空】智慧和创造力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jì jí)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shuì suì)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

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 1 )划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 2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 3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和________。
( 4 )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②“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③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件小事的震动

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儿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12岁,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我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不自胜。我把鸟放到母亲,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母亲来照料,肯定 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一定是小画眉的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第二天,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 千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已经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鸟不是得到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父亲,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即使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般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在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 1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十分慌张,被吓得脸色都变了。________

②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________

③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________

④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________

( 2 )本文采用的是________的写作顺序( )
A: 顺叙
B: 插叙
C: 补叙
D: 倒叙
( 3 )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

①“音乐家”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②“免费的保姆”指的是________。

③“类似梅子的东西”指的是________。

( 4 )“我”为什么感到迷惑不解?
( 5 )小画眉死了的原因是________。
( 6 )“我”为什么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此时“我”明白了什么?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①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举目无亲:________

一见如故: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 3 )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 )
A: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萧红文学才华出众。
C: 鲁迅与萧红纯洁的友谊。
D: 萧红与鲁迅一家相处融洽。
( 4 )读了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