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藤七

很多植物都是春天开花,而藤七花却是在初冬怒放.当别的花草都凋谢的时候,藤七花反而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挂满藤上.A那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在风雪中昂着头,像是在向抽严寒挑战.藤七花不及牡丹美丽鲜艳,也比不上玫瑰妩媚,它在绿叶的衬托下,显行朴素、淡雅.你走近它的跟前,还能闻到一阵阵舒心的清香.

到了冬至,藤七花谢了,一个个小藤七冒了出来.B它们有的像好奇的男孩伸长了小脑袋,偷偷地看着这陌生的世界;有的却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背后不肯出来……

藤七果生长的时候更加有趣。第一个果实长熟了,在它的头上就会长出第二个果实.第二个果实长大了,又会长出第三个果实.这样一个接一个地长到五六个时,就不再长了.C冬末初春的时候,藤七已经是“子孙满堂”了.

听人说,藤七果嫩的时候,根部有一种粘手的液体,不能摘,摘了第二年就不会再长藤七果了.藤七果老了,根部没有液体了,便可以摘下来.

那一个个灰泥色的藤七果,虽然没有令人心醉的香味,也没有使人赏心悦目的色彩,但它的作用却很大:把成熟的藤七果捶烂,敷在伤口上,可以去瘀止血,消肿镇痛;经常饮用藤七果泡制的药酒,可以舒筋活络,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的良药.

( 1 )藤七开花的时间________,藤七开花时的样子(用文中词概括)________,花和藤七果实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 )第3自然段是围绕着第________句话写的.
( 3 )短文按藤七开花→生长→作用的顺序分为三段,应是( )
A: 1‖2‖3-5
B: 1‖2-3‖4-5
C: 1‖2-4‖5
( 4 )文中划线的三个句子是比喻句的是________.
( 5 )认真读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藤七果的作用很大:把________藤七果捶烂,敷在伤口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经常饮用藤七果泡制的药酒,可以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的良药.

考点:

修辞手法 课文内容理解 忆江南

答案:

( 1 )【第1空】初冬
【第2空】朴素、淡雅
【第3空】白色
【第4空】灰泥色
( 2 )【第1空】1
( 3 )B
( 4 )【第1空】B
( 5 )【第1空】成熟的
【第2空】去瘀止血
【第3空】消肿镇痛
【第4空】舒服筋活络
【第5空】治疗跌打损伤
【第6空】风湿病

扩展学习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庖(páo)丁解牛

战国的时候,魏国的国君魏惠王有一次去看庖丁解牛。庖丁解剖牛的时候,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他不一会儿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剥离开来,动作真是干净利落。魏惠王看后,惊讶地问他:“你的技术怎么这样好啊?”庖丁答道:“我刚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眼中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干了三年后,我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结构,哪里是关节,哪里是 ________(jīn jīng)骨,我都一清二楚。这样,我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牛的肉和骨分离。”

魏惠王又问:“那你的刀一定很快吧?”庖丁说:“一般人解牛用的刀,一个月就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总是碰到骨头。解牛能手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只用刀 ________(gē
hài)肉。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解剖了上千头牛,还和新的一样锋利。其实,刀刃非常 ________(bó
báo),而肉和骨头中间的缝隙要比刀刃的厚度宽得多。只要把刀准确地插在缝隙里,刀能自由移动,肉就很容易割下来了。当割到牛的复杂的结构时,我也必须集中精神、小心翼翼才能做好。”

魏惠王听后不住地点头,说:“我从你的话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啊!”

(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A: 熟能生巧
B: 得心应手
C: 随心所欲
( 3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用成语( )来表示。
A: 聚精会神
B: 游刃有余
C: 顺理成章
( 4 )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段阅读。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_____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_____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1 )按原文填空。

有一张课桌,________的课桌

有一间教室,________的教室

( 2 )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企盼—________ 整洁—________

( 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

A: 解释说明
B: 语意转折
( 4 )诗歌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

A: 省略了美好、无限的希望
B: 声音的延续
( 5 )最后一句话表达了_____

A: 一种强烈的祈盼,对和平的祈盼,对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能够享受春天与祥和的祈盼。
B: 作者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在一起的心情。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答题。

列宁读书

列宁读书的时候,十分认真。他常常向自己提出许多问题。例如: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他读过的书还要写出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总是很中肯的。列宁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也是很严格的。他从来不读没有价值的书。在列宁的房间里,无聊消闲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 1 )按“读书认真”和“选书严格”这两个意思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 2 )写出每一层的中心句。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