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搭石(节选)

①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来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③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1 )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

( 2 )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式)________ ________

( 3 )写出文中一个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4 )第②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两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5 )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语段阅读

答案:

( 1 )【第1空】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本文指走搭石步子一致。
【第2空】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本课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很正常。
( 2 )【第1空】金光闪闪
【第2空】兴致勃勃
( 3 )【第1空】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第2空】走搭石的声音
【第3空】音乐
( 4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和背老人走搭石。我从中体会到了乡亲们互敬互让和敬老爱老的美德。
( 5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作者借搭石赞颂了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一排排搭石任人踩,无怨无悔,正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乡亲们善良的心灵美的具体体现。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______,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___的欢呼。

( 1 )文段选自________。
( 2 )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A________肃静 寂静 安静

B________宣告 宣布 宣读

C________热情 热烈 热心

( 3 )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 4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挖 笋 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多选)
A: 能够食用
B: 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 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 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 3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 4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综合训练。

春 酒

①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②喝春酒时吃的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母亲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舔,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的,太补了。”

③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的酒席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⑤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⑥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⑦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⑧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酒呢?

( 1 )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段“我”喝春酒,第②③段________,第④⑤段________。
( 2 )第③段中加点部分是对“我与小花猫”的细节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
A: 突出“我”是个鲁莽的孩子
B: 突出“我”十分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C: 突出小花猫是个爱喝酒的小酒仙
D: 突出母亲亲手泡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 3 )作者曾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其中就有母亲。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的描写,至少从两个不同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 4 )下列对短文蕴含的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赞扬母亲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
B: 展现家乡邻里之间的真挚情谊
C: 夸赞家乡八宝酒的味道很独特
D: 表达作者对家乡与亲人的怀念之情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