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浅肥伤根
①在台湾冻顶乌龙的产区,茶园里,主人不辞辛劳地用铁锹挖出一个深坑,将我们看来很少的一点儿有机肥撒进去,再填上土深埋。我们很惊奇,问他:“把肥料撒在土壤的表面,雨水来了,也会渗到土壤中,何苦这样费劲?”茶农一脸严肃地说:“浅肥伤根。”
②20世纪80年代,化肥席卷台湾农业。化肥调和了水,直接喷洒在土壤表层。肥力立竿见影,腊月里新栽的茶树,年还没有过完,就爆出密密的新芽。
③然而,先是卖茶的老茶农提出了问题:冻顶茶那股活泼明亮、暖人肺腑的茶气消失啦。后来,更大的问题来了,茶园经历了一场大旱,施用化肥的茶树,接二连三地旱死。这在冻顶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冻顶山的地下水资源很丰富,山顶上任何一处挖下去3米多深,就会涌出甘泉。肥厚的土壤下面是砂岩,蓄积了经历层层滤过的水,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也是茶树茁壮成长的生命力所在。水在深处,当肥料按传统方式深埋后,茶树不得不拼命向下延伸自己的根去寻求水和肥。这是一种基于生存的挣扎,正是这种挣扎造就了冻顶乌龙独一无二的品质,而化肥破坏了茶树拼命扎下根去的动力。
④茶农们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浅肥伤根。这就像父母之于孩子,任何一种流于浅表、无须孩子努力就让他获得的宠溺,从长远来看,都严重妨碍孩子学会生存应有的挣扎和伸展,妨碍孩子在重重压力下以自己的根须,寻找水源与肥力的能力。
(摘自《杂文月刊》2018年第8期)
( 1 )第②自然段中“立竿见影”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运用浅肥喷洒后,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________;第二个问题是:________。考点:
说明文
答案:
( 1 )D
( 2 )【第1空】挖出深坑
【第2空】撒有机肥
【第3空】填土深埋
( 3 )【第1空】冻顶茶那股活泼明亮、暖人肺腑的茶气消失了
【第2空】茶园经历了一场大旱,施用化肥的茶树,接二连三地旱死
( 4 )不能去掉。这几句话介绍了冻顶山的地下水资源情况,一是丰富,二是经过砂岩的层层滤过后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既是茶树茁壮成长的生命力所在,又引出了下文肥料需要深埋的原因。如果去掉,则没有此效果。
( 5 )“浅肥”破坏了茶树拼命扎下根去的动力,正如生活中有些父母一味溺爱孩子,总是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其实,一味溺爱会破坏孩子学会生存应有的挣扎和伸展,建议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强、勇敢的品质,以及直面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____________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打算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_________,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细细打量,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_________。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老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____________,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____________,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_________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就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1 )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安然无恙 人喊马嘶 扶老携幼 大惊失色
气宇不凡 欣喜若狂 恍然大悟 狼狈逃窜
( 2 )每年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为什么逃往深山?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 突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着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合 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精致 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 1 )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