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俩人并排着走。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军官觉得从孩子嘴里什么也问不出来,就不再问了。

( 1 )仿照第一自然中的加下划线词,写句子。

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________

( 2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好像”与“完全”相矛盾,说明孩子有时紧张,有时轻松。
B: “好像”与“完全”并不矛盾,表现了孩子机智镇定,要把敌人引进伏击圈。
C: “好像”是指孩子其实并不把军官放在心里,孩子其实很紧张。
( 3 )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 孩子不明白军官在问什么随例回答。
B: 孩子是故意答错,欺骗德军,使人敌人相信小夜莺。
C: 这个孩子其实什么都不懂,太顽皮了。
( 4 )你认为“小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夜莺的歌声

答案:

( 1 )【第1空】老师对学生的爱有时候像妈妈一样温柔;有时候像爸爸一样严厉;有时候像天秤一样公平。
( 2 )B
( 3 )B
( 4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

扩展学习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 1 )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 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 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 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 “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 2 )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 万户月下演奏
B: 儿童调皮捣蛋
C: 特殊材质衣服
D: 用棒子打衣服
( 3 )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 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 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 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 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 4 )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5 )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 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 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 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 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 6 )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 7 )“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根据课文《春潮》,回答下列问题。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______,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______。朝阳处______,雪水顺着______,冲开了______。那巨大的______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______,最后成为一股______,______,______。那冰封的大江在______,在______,逐渐______,______,颜色也______。

( 1 )将上面的短文,补充完整。

( 2 )面对春潮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 3 )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美好的春天吗?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 ,没有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 2 )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

( 3 )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

( 4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生命桥”这座桥的桥墩是________,过桥者是________。

( 5 )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