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平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 1 )分别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中的任意词造句。

如饥似渴________ 夜以继日________

( 3 )结合短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哪里有天オ?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②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 4 )我会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古诗句或名言。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 2 )【第1空】迫不及待
【第2空】不分昼夜;为了尽快流畅地使用电脑,他夜以继日的苦练输入法。
( 3 )说明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利用一切时间工作。说明鲁迅先生同样也珍惜别人的时间,珍惜时间如同珍爱生命。
(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阳光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台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渐渐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我总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那是燃烧着希望之火的一位小姑娘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几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茂密的森林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项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专注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一双本该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子——啊,竟是一位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位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呢?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盲始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充满阳光的地方……从她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灿烂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 1 )“翳”字我们不认识,要使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这个字的解释有:①遮蔽;②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瘢痕。“翳”在“翳子”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 2 )下面是三位同学对第六自然段中“心头一阵震颤”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王刚:“我”终于见到盲姑娘,情绪非常激动
B: 李红:“我”看到这位姑娘有双漂亮的大眼睛,感到很吃惊
C: 李明:“我”没想到这位双目失明的姑娘能这么愉快地唱歌,因此感到很惊讶
( 3 )作者听到盲姑娘唱歌时产生的联想有哪些?在文中找出一处。
( 4 )对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中“仿佛”一词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盲姑娘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是她专注的神情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B: 作者感觉盲姑娘在歌声中看到了流着清泉、充满阳光的地方
C: 盲姑娘实际没有遥望远方,因为她看不见,只是在做这样的姿态,歌唱才更自然
( 5 )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夕晖”,这属于对________(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这两处描写有两个作用:A.深化主题;B.推动情节发展。开头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结尾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 6 )下面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闪着光芒的歌”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指的是盲姑娘那燃烧着希望之光的眼睛
B: 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地方
C: 指的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精神
( 7 )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对“光明的心曲”这个题目的理解。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 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 对他说 老师就在岛上 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 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海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老师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下划线的词语。

①气吁吁:________

②一望无:________

③惊骇浪:________


( 2 )填空。

①俞伯牙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________》。

②“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这里的“老师”是指________。

( 3 )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 4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琴师 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山峰 ________的松涛声 ________的乐曲

( 5 )老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 6 )这篇文章主要写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