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良

塞斯是美国的一个小镇。一天中午,百岁老人吉纳芙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来到街头的一家餐厅,准备边用餐边翻翻老年杂志。

突然,餐厅的厨房失火了,人们惊惶失措地朝餐厅门口涌去。

吉纳芙老人腿脚不利索,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慢慢走。还没走出餐厅,她突然想起来,她的邻座还有一位老人正在打盹儿。吉纳芙老人马上往回走,当她在烟雾中找到那位老人时,他还没有醒过来。她赶紧将他捅醒,拉着他就往外走。当消防队员赶到时,两位老人正互相搀扶着,摇摇晃晃地出现在餐厅门口……

被吉纳芙救起的那位老人,是82岁的罗伯特,记者纷纷到医院采访,罗伯特感激地说:“如果不是吉纳芙老人冒死相救,我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我的孙子说要送给吉纳芙一枚奖章,我想等我出院了,一定要亲自将奖章挂到她的胸前。”

面对记者,吉纳芙老人只是淡淡地说:“当时我只是想,我已经活得够岁数了,如果见死不救,岂不枉活一生?”

善良,永远都是一把开启人生真谛的钥匙。拥有善良,一生中也就拥有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 1 )写出近义词。

利索——________

互相——________

珍贵——________

赶紧——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惊惶失措:________

( 3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死相救________

A.向外透;往上升

B.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C.冒失;冒昧

D.冒充

活一生________

A.弯曲或歪斜

B.使歪曲

C.冤屈

D.白白地;徒然


( 4 )吉纳芙老人在救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短文没有具体写,请你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 5 )文中写了吉纳芙老人回答记者的话,而把记者怎样问的省略了。请你补充记者的问话。

记者问:________

( 6 )如果你是一位记者,要写一篇关于这件事的新闻,你准备起怎样的标题?

考点:

字义 词义 课文内容理解 唯一的听众

答案:

( 1 )【第1空】利落
【第2空】相互
【第3空】宝贵
【第4空】赶忙
( 2 )【第1空】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 3 )【第1空】B
【第2空】D
( 4 )

大火凶猛、浓烟呛人、腿脚不利索等


( 5 )【第1空】您年事已高,退回去救人十分危急,您为什么能这样做?
( 6 )

百岁老人吉纳芙大火中冒死救人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

【材料一】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材料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节选

( 1 )作者在描写少年闰土外貌时,抓住了人物特征:“紫色的圆脸”表明了________,而________则体现了浙江绍兴一代农民穿戴的风格,“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________。
( 2 )成年闰土外貌发生了变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________,先前的小毡帽变成了________,先前的红活圆实的手,变成了________。
( 3 )作家刻画了闰土这个聪明机智的少年形象,其真实写作目的是( )
A: 表达闰土是“我”心中最重要的朋友,“我”对他充满敬佩之情。
B: 表达闰土给“我”带来有趣的故事,“我”喜欢听他讲故事。
C: 表达童年的故乡是美好的,少年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充满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羡慕和神往。
( 4 )选文中两次写到闰土外貌和衣着,以下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前者表现少年闰土的天真可爱,后者表现中年闰土的苍老和麻木。
B: 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中年闰土饱受生活的摧残,从外表到内心变化之大超出想象。
C: 闰土变化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过是我多年未见,突然再见,不能接受而已。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最后的姿势》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1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 2 )“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 3 )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除了这篇课文以外,还有许多歌颂谭千秋老师的文章或诗歌,请你搜集一两篇(首),并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1 )一个“骑”字( )
A: 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 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 2 )“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 表现了自信、自豪
B: 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 3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 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 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