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颗红杏

有一颗老杏树,结满了杏。开始杏青青的,不久杏黄黄的,后来杏变成了金红色的,真是美极了。

其中有一颗又红又大的杏,不仅颜色美,身体也健壮,受到同伴的羡慕。那颗大红杏非常得意,常常以杏王自居。

种果老人来摘杏,那颗大红杏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

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非常得意。

又一天,种果老人又来摘杏。大红杏又说:“我是杏中之王,离开我杏树就不存在了,不能摘我。”

种果老人摘了一筐杏走了,没动大红杏,大红杏更觉得自己了不起。

这样,种果老人一筐一筐地把杏摘走了。红杏成了人们桌上的佳品,对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有那颗大红杏一直留在树上。不久,那红杏熟透了,掉到地上,最后腐烂了,化作了一堆泥土。

老杏树上没有了大红杏,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 1 )杏从不成熟到成熟,经历的颜色有________。
( 2 )那颗大红杏为什么以杏王自居?大红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3 )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青青的、黄黄的、金红色的。
( 2 )因为它又红又大,颜色漂亮而且身体健壮。最后腐烂了,化作了一堆泥土。
( 3 )大红杏一直强调杏树没有它就不存在了,但是事实证明没有了大红杏,杏树依然长得很好,可见大红杏过分骄傲,高估了自己的作用。
( 4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过分自满,不能骄傲。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我能行。

读书破万卷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要读完数万卷书,心里也不免有些怀疑。

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几年以后,《中国思想史》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 1 )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
( 2 )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
( 3 )少年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写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 4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①两头猛狮正在远处窥视着野牛群。它们开始一步步接近野牛群。忽然,它们加快了步子,纵身一跃。野牛群警觉到危险在逼近,它们四散逃开。

②不知怎的,一只野牛奔跑速度开始减慢,它不幸地被捉住了。狮子张开它们的血盆大口,露出一排尖锐的牙齿。不幸的野牛发疯似的用它的蹄子去踹,用它的角去顶,不放弃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终于,这头野牛使尽全力,从狮口逃了出来。当狮子反应过来时,野牛已经跑出很远一段距离了。就在即将逃脱狮子的威胁时,它却突然站立不动,身体一阵抽搐。在草丛中,一头还粘着胞衣的小牛赫然落地。然而连为孩子舔去胞衣的时间都没有,野牛妈妈迅速地离开了孩子,引开了已快近前的怒狮……

④野牛群回来了。一头母牛为小牛舔掉了胞衣。牛群的首领和几头公牛围住了野牛妈妈的尸体,她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牛母的喜悦。

⑤祭礼似的,每个经过牛妈妈尸体旁的野牛都会向这位牺牲的同伴身上洒上几蹄子土。那头刚刚降生的小牛静静地站在一旁,眼里满是膜拜的虔诚。

( 1 )请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 狮子的威胁
B: 母牛的喜悦
C: 血色的母爱
D: 虔诚的膜拜
( 2 )联系全文,对第②自然段中划线词“生的希望”合适的理解是( )
A: 野牛生的希望
B: 野牛和小牛生的希望
C: 野牛群生的希望
D: 狮子生的希望
( 3 )你认为第③自然段的划线词“终于”能删去吗?为什么?
( 4 )第④自然段“她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牛母的喜悦”中的“她”换成“它”好吗?为什么?
( 5 )文中有很多语句写出了野牛妈妈的伟大,请用“-”画出其中的一句,并在横线上写下你的感受。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马拉松的魅力

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PK,而马拉松赛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马拉松的魅力显然不止两个,但不可否认,正是开放与包容这两个原因,让马拉松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欢乐。

材料二:诸暨西施马拉松

12月9日,诸暨西施马拉松比赛圆满落幕。数千诸暨人踊跃报名,在这其中,最大的参赛者年龄达79岁。虽然比赛当天,大雪纷纷,西马变成了雪马,但丝毫没有影响所有参赛者的奔跑热情。

西马比赛全面带动了我市的全民健身热、跑步热,并自发培育出数个本地跑团,这些跑团将成为“奔跑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

西施马拉松,也将提升诸暨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品位。马拉松是全民健身的象征,诸暨承办这个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还有助于提升城市自信。因为多了“马拉松”这张城市新名片,诸暨可更多地与其他举办城市开展文化,旅游、商业等交流。诸暨也有更多机会与国内乃至国际的其他知名城市建立联系,互换资源,共谋发展。

( 1 )仔细阅读两个材料。选出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
A: 马拉松的魅力只有开放和包容两个魅力,正是开放与包容这两个原因,让马拉松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B: 诸暨西施马拉松最大的参赛者年龄达79岁,可见马拉松赛事不受年龄的限制。
C: 诸暨正是因为举办了西施马拉松比赛,才有了机会与国内乃至国际的其他知名城市建立联系,互换资源,共谋发展。
D: “西马”是西施马拉松的简称,“雪马”是指雪中跑马拉松,故推测“微马”指微型的路程较短的马拉松。
( 2 )请将下列三个句子重新排序,将序号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之语意连贯。

①可以让诸暨这个城市更开放、更有活力;

②可以让诸暨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诸暨;

③可以让广大体育爱好者,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锻炼环境。

( 3 )“‘西马’完美结束,但又没有结束。”请你仔细阅读材料二,找到理由并进行概括,有条理写在横线上。
( 4 )诸暨西马赛事一结束,诸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其中《诸暨在线》的标题是“诸暨西施马拉松,还有这些感动……”,你觉得这里的“感动”可能指的是哪些人和事?
( 5 )其中《诸暨日报爱诸暨》的标题是“马拉松第一名!竟然是诸暨大爷!”,从赛事结果看,获得第一名的并不是“诸暨大爷”,你推测这篇报道是想要体现出这位79岁诸暨大爷________。
( 6 )有人说“马拉松跑是孤独的竞赛,是自己与自己斗争”,可又有人说“马拉松跑是最不孤独的竞赛,万人开跑,场面壮观”。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