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古代丝绸之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这里有令后世惊叹的东西方艺术珍宝,凝结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发明创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的古文字。这些都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和发掘。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绵延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举世闻名的敦煌、神秘的楼兰古国,静静地矗立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传达给人们的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
丝绸之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她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她是一条无尽的历史长廊,一头系着汉唐盛世,一头连着西方文明;一头系着古长安,一头连着遥远的古罗马。
(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①丝绸之路已有________年的历史,它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
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________,将古代亚洲、________、________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者把丝绸之路比作________,你从中体会到了________。
( 2 )文中有不少成语,请摘抄下来。考点:
记叙文 丝绸之路
答案:
( 1 )【第1空】两千余
【第2空】古长安
【第3空】古罗马
【第4空】彩带
【第5空】欧洲
【第6空】非洲
【第7空】彩带
【第8空】丝绸之路的重要与魅力
( 2 )光辉灿烂,异彩纷呈,扑朔迷离,举世闻名,多姿多彩,成千上万
( 3 )古老的丝绸之路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田园诗般的荷兰乡村
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
( 1 )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小屋的,它先写了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________。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士,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让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外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司马懿心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 1 )诸葛亮采用________的方法部署空城计。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
现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的海平面,每年都在缓慢地上升。海水侵犯陆地,罪魁祸首是“温室效应”。由于全球气温升高,两极的冰川与冰雪融化,加之海水的热膨胀,使海水增多,终于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日本一些科学家认为,环境破坏造成的地球暖化,将会使日本列岛沉没,而大洋中的一些岛国土地将会被淹没甚至岛国不存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也表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淹没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日利亚和南美的一些肥沃的三角洲,从而大大削减农业产量,可能导致大规模饥荒。
海平面上升的危害除了陆地被侵占外,还表现在风暴的次数增加和灾害的加剧扩大;洪涝时间加长和损失加重;排污困难加大及河口海水入侵上溯范围扩大和使现有江海堤防工程的减灾防御能力不断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