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__ 苍老的________ 准确的________

不失时机地________ 用心地________ 一再地________

( 2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 3 )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
( 4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考点:

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 课文内容理解 落花生

答案:

( 1 )【第1空】麦穗
【第2空】声音
【第3空】判断
【第4空】摘下
【第5空】挑挑捡捡
【第6空】错失良机
( 2 )比喻句:大家听到了……的声音

拟人句: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


( 3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 4 )略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豉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葡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 )给这几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
( 2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选择正确的说法。

①赵王( )A.胆怯 B.考虑周全

②蔺相如( )A.逞能 B.勇敢、果断

( 3 )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写出相关句子。
( 4 )选文中对蔺相如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的人。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晩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 1 )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海力布的焦急心理的词句。
( 2 )海力布三次催促乡亲们搬家,可是乡亲们却不愿搬家,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
( 3 )他想到这里 , 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这句话中划线的“这里”指________。“镇定”一词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的描写,表明他决定了要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
( 4 )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互相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断,完成练习。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

岁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 ),广泛( )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 )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

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

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2 )你能深入地谈谈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吗?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