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说:“睡吧。”
( 1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________而________,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________。( 2 )通读全文,你会发现“我”追风赶月地回到故乡老屋,和父亲一起仅是先吃饭,再是聊家常,最后与父同寝。只为这些平淡琐事,“我”心里会感到失落吗?为什么?( 3 )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第一次是由读信引起的,第二次是________( 4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情各一例,试加以概括将其写在横线上。( 5 )文中对夜色、月色有一些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表明:________( 6 )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答案:
( 1 )【第1空】专注
【第2空】疑止
【第3空】长久
( 2 )
不会失落,因“我”,回家主要是安慰父亲对“我”的思念之情,并无大事。
父:怕自己打鼾影响儿子的睡觉;子:枕着父亲的臭脚同眠。
“轻轻地”表现父亲怕惊醒“我”的爱子之情。“摸”表现父亲爱子的情不自禁和急切。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蚂蚁的壮举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地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它们临危不惧、团结一心,为了群体的利益牺牲个体的精神是否给予人们一些启示呢?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绝处逢生”的意思。绝处逢生:________
( 2 )先选择文中的词语填横线上,再自己想一个填上。________的草丛 ________的草丛
迅速地________ 迅速地________
分散——________ | 缓慢——________ |
蚂蚁的壮举指的是什么?把描写蚂蚁动作的词语写下来。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 教育 教导)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断绝 谢绝 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入 深思 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涌现 出现 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 1 )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横线上。①青年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________
②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________
③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________
( 2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________________
总也忘不了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曾经历了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护林员们开始上山察看灾情。
有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烧焦的鸟。__________已经死去,__________这只鸟却像雕塑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感到有些惊奇,便用树枝轻轻地拨(bá bō)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chì zhì)膀下钻了出来。
原来,这只慈爱的鸟妈妈本能地知道有毒的琅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的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chēn chēng)起了一个保护伞。
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找一处安全的栖(qī xī)身之处,但它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大火中。
当火苗蹿上来烧它的身体时,它坚定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__________它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 1 )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拨________(bá bō)了拨 翅(chì zhì)________膀
撑________(chēn chēng)起 栖(qī xī)________身
( 2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①________已经死去,________这只鸟却像雕塑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
②当火苗蹿上来烧它的身体时,它坚定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________它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 3 )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