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闷。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我欣然应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策划。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于是在30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头……

( 1 )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2 )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
B: 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C: 每个人都渎过鲁迅的作品,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 3 )下面是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对联中巧妙地使用了鲁迅的作品及其主编刊物的名称,请你把下列作品及刊物名称填入对联中。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B.彷徨 C.莽原 D.呐喊

上联:踏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

下联:痛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

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作者一开始认为鲁迅先生是被时代夸大的人物,虽然很有名,却不喜欢读他的书;后来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应该被所有人尊敬,变得熟悉而伟大。因为作者认真读了他的著作,从他的著作中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
( 2 )C
( 3 )【第1空】C
【第2空】D
【第3空】A
【第4空】B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①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举目无亲:________

一见如故: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 3 )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 )
A: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萧红文学才华出众。
C: 鲁迅与萧红纯洁的友谊。
D: 萧红与鲁迅一家相处融洽。
( 4 )读了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咚咚咚,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读课文《惟一的听众》全文和课外段《荷包蛋》,然后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无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 1 )请概括出语段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 2 )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 3 )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了,该让蛋吧!”意图是什么?

( 4 )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 5 )谈谈《惟一的听众》、《荷包蛋》这两篇文章中的“老妇人”、“父亲”的教育技巧。

( 6 )生活中,会有很多人关心你,帮助你,教育你,试举一例说说他们是如何帮助、教育你的。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