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现代散文阅读。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不久,我从一个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选自《莫言散文》,有删改)

( 1 )本文作者通过写借阅的四本书来讲述童年迷恋读书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借阅的书籍

阅读的地点

付出的代价

《封神演义》

同学家的磨道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被虫咬且耽误喂羊

《破晓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门槛上

________


( 2 )第四自然段中“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对“晕头涨脑”一词理解有误的是( )
A: “我”因长时间专注看书而疲惫。
B: “我”被蚂蚁、蚊虫叮咬而出现身体不适。
C: “我”被马蜂蜇,头肿得厉害。
D: 表现了“我”童年时对读书的迷恋。
( 3 )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我”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两点)
( 4 )第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我”比作和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 5 )结合选文,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6 )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你什么启示。

考点:

修辞手法 散文

答案:

( 1 )【第1空】为同学家拉了一上午磨
【第2空】《青春之歌》
【第3空】草垛后
【第4空】猪圈的棚子里
【第5空】被马蜂蜇
【第6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7空】头发被烧焦
( 2 )C
( 3 )一是作者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二是耽误喂羊却得到母亲的宽容。
( 4 )【第1空】被磁铁吸引的铁屑
【第2空】一只喝水的鹅
【第3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童年渴望看书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迷恋
( 5 )总领全文。
( 6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功成才奠定基础。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

四个字创造的奇迹

公共汽车在风景区林肯公园里行驶了几公里,可是谁都没有朝窗外看。我们这些乘客穿着厚墩墩的衣服在车上挤在一起,全都给单调的引擎声和车厢里闷热的空气弄得昏昏欲睡。

谁都没作声。这是在芝加哥搭车上班的不成文规矩之一虽然我们每天碰到的都是这些人,但大家都宁愿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此举所象征的意义非常明显:一班彼此紧贴着坐的人,在利用几页薄薄的报纸来保持距离。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注意!注意!”报纸嘎嘎作响,人人伸长了脖颈。“我是你们的司机。”车厢内鸦雀无声,人人都瞧着那司机的后脑勺。他的声音很威严。“你们全都把报纸放下。”报纸慢慢地放了下来。司机在等着我们把报纸折好,放在大腿上。“现在,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转啊。”使人惊奇的是,我们全都这样做了。我面对着一个年龄较大的妇人。我们四目相投,目不转睛地等候司机的下一个命令。“现在,跟着我说……那是一道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早安,朋友!”

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完全不由自主。我们松了一口气,知道不是被绑架或抢劫。而且,我们还隐约地意识到,一直以来我们怕难为情,连普通礼貌也不讲,现在这腼腆之情一扫而空。我们把要说的话说了,彼此间的界限消除了。“早安,朋友!”说起来一点也不困难。有些人随后又说了一遍,也有些人握手为礼。许多人都大笑起来。

司机没有再说什么,他已无须多说。

我听到了欢笑声,一种以前我在151号公共汽车上从未听到过的温情洋溢的声音。公共汽车到了我要下车的那一站,我跟同座的妇人说声再见,然后一跃下车。我心情愉快地开始了这一大,比往常的日子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始。

我回过头来看那位司机正在看后视镜,准备趁空把车从车站开出。他似乎并不知道,他刚刚创造了一个星期一早晨的奇迹。

( 1 )文章结尾说到“奇迹”,这个“奇迹”是指( )。
A: 乘客们都大笑起来,心情很愉快。
B: 乘客们学会了文明交往。
C: 151号公共汽车上出现了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温情洋溢的声音,乘客们由陌生、拘谨变得热情友好。
( 2 )“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 3 )文中有一个事物可以用来比喻“界限”一词请你指明是什么事物。
( 4 )司机是怎样创造这个“奇迹”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说明。
( 5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①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沙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⑤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⑥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4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⑧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⑨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⑩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 1 )第③段“我”向母亲大喊:“那你去读呀!”这句话表明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态度?后来“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言行的?

( 2 )第③段对母亲没有更多的描写,你能想象母亲“说没有”“还是说不晓得”“在叫”时的神态表情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 3 )第④段画线句子里的“带子”是指什么?

( 4 )你赞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判断吗,为什么?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 的阳光(照射 照耀) 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 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带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①不受约束,随便; ②广阔,长 ③到处都是。

天风沙________ 长夜漫漫________ 无目的________

( 2 )文中的“火洲”“风库”指的是________ 。

( 3 )吐鲁番人用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

( 4 )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

(猛烈 强烈)________

(照射 照耀)________

(精致 别致)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