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________其二________其三________
山,________山,________山,________
快马加鞭未下鞍。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________奔腾急,________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________万马战犹酣。________赖以拄其间。
( 1 )给加横线字注音。

________ 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七律·长征

答案:

( 1 )【第1空】ān
【第2空】lán
【第3空】hān
【第4空】è
【第5空】duò
【第6空】zhǔ
( 2 )C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董存瑞机智救八路

董存瑞小时候,最爱听八路军干部王主任讲抗日英雄的故事。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英雄那样,勇敢地和日本侵略者做斗争。

一个下午,日本鬼子又来村里“扫荡”了。董存瑞知道王主任还在村里,就急忙跑出去找,正好迎面碰到了王主任。原来他是组织民兵掩护群众转移才留在最后的。这时村子已被敌人包围,出不去了。

董存瑞拉着王主任就走进自家的院子。“不行,鬼子搜出来了,会连累你们一家的。”王主任说着就要走。董存瑞堵住院门,坚定地说:“就躲在这里,我掩护你。”说着,他又帮王主任藏进墙角下的一堆破席卷里。就在这时,传来了鬼子的砸门声和狂叫声,紧接着“啪”的一声,院门被砸开了。五六个鬼子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闯了进来,他们后面还跟着一个鬼子军官。

鬼子军官四处张望了一下,走到董存瑞面前,比画着“八”字,问道:“小孩,这个的有?”

董存瑞假装不懂,故意问道:“什么?手枪?我没有。”

“不是手枪,是八路的!”鬼子军官咆哮起来。

董存瑞摇摇头:“不知道。”

“说了,糖的大大的有;不说,死啦死啦的!”鬼子军官“嗖”地拔出寒气逼人的洋刀,架在董存瑞的脖子上。

董存瑞想起抗日英雄的故事,心里说:“杀头也不交八路!”他轻蔑地瞅了鬼子 一眼,干脆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鬼子军官见吓不着他,一挥手,鬼子兵就开始搜查了。他们翻箱倒柜,闹得鸡飞狗跳,什么也没搜着。

鬼子军官还不死心。突然,他看到了墙角下的那堆破席卷,转过头来盯着董存瑞:“小孩,那里,八路的有?”

董存瑞心里“咯噔”一下:“可不能让鬼子发现王主任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灵机一动,走上前去,抱起一捆积满灰尘的破席卷,使劲摔到鬼子面前,“这里面还能藏人?”一阵呛人的灰尘腾起来。鬼子连忙捂着鼻子,转身灰溜溜地走了。

就这样,董存瑞用自己的勇敢机智,掩护了八路军干部。那一年,他才12岁。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蔑——________ 镇定——________ 坚定——________

( 2 )说一说文章中哪儿让你好笑?哪儿让你担心?哪儿让你佩服?

( 3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少年董存瑞是个怎样的人?

( 4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和平社会,学习董存瑞这样的小英雄没什么意思了。”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说出理由。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莫放“拦路虎”

同学们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有的同学由于怕麻烦,或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往往懒得去查字典,只是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

这样做,不仅字音容易读错,而且字词的意思很难正确理解。如“衷心”本是出自内心的意思,有人将“衷心”读成“哀心”,就很有可能将这个词的意思误解了。再说,你这次见到“拦路虎”绕着走,说不定什么时候读书,它又会跑过来“拦”你的“路”。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要知道,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遇到“拦路虎”,便去请教它。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要是你一时读得高兴,想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先用铅笔把生字圈下来,待读完一个段落,再回过头来一个一个地从字典中去查找。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当时查字典,自己觉得已经掌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模糊了,于是再查字典。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生字终于变成了熟字。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 1 )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 2 )阅读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想想“拦路虎”指什么?“绕着走”是什么意思?
( 3 )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 4 )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或者说说你有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léi yíng)弱的父亲,因(忧伤
焦虑)过度,也随(既
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qū)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ruò nuò)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嚎,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窗外交织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有的坐着,有的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投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sì shì)的响起来来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 1 )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 2 )写出一个比喻句
( 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嘈杂—________ 驱散—________ 焦虑—________ 阴森—________

( 4 )写出乡亲们每夜的做法,谈谈体会。
( 5 )作者对乡亲们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