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12分)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 1 )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 2 )用横线画出选段中的过渡句,其作用是________。
( 3 )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试着续写两句________________。
( 4 )从选段中,你知道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
( 5 )日常生活中,“大拇指”式的人有________等。(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第1空】体态
【第2空】头形
【第3空】构造
( 2 )【第1空】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承上启下
( 3 )【第1空】排比。
【第2空】拧开瓶盖时,他用力最多
【第3空】使用遥控器时,要他按下切换键。
( 4 )【第1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 5 )【第1空】环卫工人、农民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哲学

文/董瑄修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几天学,识字不多,但她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智慧与哲思的光芒。

小时候,有一次在田里干农活,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头顶蓝蓝的天空中

【甲】地飞着,不时发出畅快的叫声。母亲见了,说:“鸟儿中只有大雁最有学问,人家会写字,你看看“人”字写得多好——做人多好啊,就连鸟儿也想做人。但有的人做的事却没个人样儿,倒不如这鸟儿。”我家的母鸡下蛋了,拍着翅膀 【乙】地跑到主人面前邀功:“个大啊,个大啊。”母亲抓把米赶紧喂它,嘴里还念叨着:“你的功劳我看着呢,不会亏待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做饭的时候我帮母亲削土豆皮,她喃喃自语:“土豆、红薯农药最少,因为它们很少生虫子。”我问母亲:“为什么它们很少生虫子呢?”母亲说:“它们谦虚呗。它们有了果实就在土里默默地生长,不像辣椒、豆角那么招摇,有一点果实就高高地挂在枝梢,当然‘招蜂引蝶’了。”

藕从家里的池塘里挖出来,用清水洗净后白白胖胖的。母亲说:“藕是荷生的,是荷的孩子。这孩子多坚强,在那样的环境里竟然没有被染脏。瞧,它多白啊!”

农闲时,父亲常常带着我和母亲到河边撒网捕鱼。即使运气不好捕不到多少鱼,母亲也要父亲把小鱼丢进水里。她说:“不能赶尽杀绝了,细水长流呀!”我很惊奇,母亲竟然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大局意识。

我家院中有棵高大的柿子树。到了秋天柿子红了的时候,整个树冠便像燃烧的火团。母亲总是让父亲留下树顶端的柿子。树顶端的柿子因为阳光充足,长得又大又圆,不摘下来我觉得怪可惜的。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摘,母亲说“鸟儿为树捉虫忙碌一年了,留点犒劳它们吧。人太贪心,树儿会不高兴的,来年它就不会结那么多果子了。”

在我看来,母亲虽不会高谈阔论,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智慧,她的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我自叹不如。

(摘自《特别关注》)

(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甲】【乙】空白处

【甲】:悠然 散乱【乙】:自豪 自满

( 2 )母亲看到排着“人”字形的雁阵时所说的话包含的哲理是( )。

A.团结协作,永不分离B.认真做事,做个人样

C执着向前,永不放弃D.鸟有人样,人没鸟样

( 3 )母亲对邀功的母鸡念叨的一番话,告诫人们不要________,但也应该________。而母亲关于土豆、红薯、辣椒和豆角所说的一席话,告诉人们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
( 4 )除了以上题中提到的母亲的话外,母亲的其他话同样富有哲理,选择一处,并写出你的理解。
( 5 )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选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母亲的品质,我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礅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爪子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山喜鹊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 1 )这眼泉水为什么叫“一碗水”?
( 2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 3 )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
( 4 )你觉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第9车厢

[俄]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一位读者为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他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车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的车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车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按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他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儿,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列车长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 1 )梳理文章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补全下面的情节。

________→再次售票,列车长安顿乘客→________→摘掉前一节第9车厢→________

( 2 )文中三次写到列车长松了一口气,请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分别写一写列车长当时的心理。

第一次松了一口气:________

第二次松了一口气:________

第三次松了一口气:________

( 3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读来令人发笑,其中哪个地方让你感觉最好笑?为什么?
( 4 )文中提到所有的人都是正常人,可是正常人却办了糊涂事。从这个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