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 雨 潭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们来到潭边,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叉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 1 )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瀑布飞溅的水花的________。请你找出一句静态描写的句子。
(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梅雨潭“绿”得________。
( 3 )读读文中【 】里的句子,将这样写的好处写在右边的对话框里。
( 4 )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文重点在写梅雨潭“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是多余的
B: 全文的观察点是:先是在山边,接着在梅雨亭边,最后在梅雨潭边
C: 作者在观察、描绘上极为精细,如写梅雨瀑的水花,从轻风起来时的飘散状态看,作者觉得像杨花
D: 短文先写“梅雨瀑",不仅仅是为了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更是为了刻画一幅完整的梅雨潭的绿色图
( 5 )试比较短文开头和结尾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动态
【第2空】状态、形状。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 2 )【第1空】梅雨潭的绿
【第2空】梅雨潭的绿
【第3空】裙幅、少女的心、皮肤、碧玉
【第4空】柔软、明亮、嫩滑、温润
( 3 )这几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梅雨潭的绿和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了梅雨潭的绿绿得恰到好处。
( 4 )A
( 5 )结尾运用“不禁”一词,在感情上比开头表达得更深,更表现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惊叹之情。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读课文《陶校长的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 1 )本文记叙的主人公是:( )
A: 弟弟
B: 同学
C: “我”
D: 爸爸
( 2 )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
( 3 )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点。
( 4 )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的感情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可以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概括。

诉苦——________ 半信半疑——________

( 5 )想一想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篮)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应)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 1 )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 2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

A: 蓝天上有水,可以用来洗脸。
B: 表现拉萨的山很高,人离天很近。
C: 为了形象地说明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 3 )我知道“拉萨”这个词在藏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4 )照样子写句子。

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官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不管……还是……总是……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