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A
【第2空】B
( 2 )【第1空】跳绳
【第2空】踢毽子
【第3空】竹毛管
【第4空】做毽子
( 3 )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 4 )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 越走越远了。______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 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 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 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______走多远、走多久,梦中______不时(闪现 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______何时,______何地,______(忆及 想起)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______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 1 )写出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闪现 映现)________;(忆及 想起)________

( 2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________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我________走多远、走多久;梦中________不时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________何时,________何地,________(忆及 想起)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________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 3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这句中“期待”是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

生 活

①同是一条溪中的水,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用泥制的土杯盛它,那些既无金杯也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②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③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④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还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⑤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么需要水。

⑥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 1 )第③段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把关键句写下来。
( 2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么需要水。”从修辞的角度讲,这是个________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讲,这是对第________段和第________段的小结。
( 3 )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水”指的是生活,“盛水的器皿”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的方式
B: 短文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考验才能品出生活的滋味
C: 短文借助三个人喝水的感受向我们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 4 )细细品读第⑥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穷人》片断,回答问题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

忐忑不安:________.

( 2 )找出一个神态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