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 1 )“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2 )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


( 3 )根据已分好的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考点:

寓言故事 夜莺的歌声

答案:

( 1 )【第1空】表示转折
( 2 )【第1空】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 3 )

第一段:写村里的人们用山坡上的树造房子,做工具,日子过得不错;

第二段:写多年后,洪水把村里的一切都淹没了。


扩展学习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美文欣赏

乡村如画

①乡下,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的老家在高楼东岩,那里风景如画,到处有山,到处有水,美丽极了。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回程。

②车停下了,我们下了车,看到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子,道路两旁栽着柳树,碧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一盏盏路灯,像哨兵,竖立在路旁。

③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被微风吹落,宛若红霞飘落,落英缤纷,清香沁人肺腑。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偶尔有蝴蝶飞过来,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落在花上,看着看着,恍惚间以为花儿长了翅膀飞了起来。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我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儿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当你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的时候,只有鸟鸣能让你回到现实。

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金黄的稻子,有绿油油的蔬莱。当你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时,你会看到河里游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你又立刻会进入“曲项向天歌”的美好意境中。

⑤到了晚上,你又会听见许多孩子快乐的笑声,那是乡村的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藏猫猫”,还会听见许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一定不缺少天籁——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

⑥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 1 )文章第①段中能概括乡村风景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能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
( 2 )文章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喧嚣”的意思是________,“天籁”指的是________。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 3 )以下最能体现第③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
A: 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
B: 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
C: 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D: 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
( 4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请联系短文,说说自己对“特别”和“朴素”的体会。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正常——________ 往常——________

反义词:特殊——________ 顺利——________

( 2 )高斯在完成老师给他布置的特殊作业,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________完成。可这次他却用了________。
( 3 )高斯遇到的难题是________,这是一道________。他之所以能做出来,是因为遇到困难他想到:________。
( 4 )读高斯说的话,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A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B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 C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①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②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③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④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⑤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D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勃勃生气:________。

②疲劳不堪:________。

( 2 )第三自然段漏缺一句话:“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请你把它回归到原来的位置( )

A: ①与②之间
B: ②与③之间
C: ③与④之间
D: ④与⑤之间
( 3 )依次填入文中A,B,C,D处关联词语,较恰当的一组是( )

A: 但如果所以无论
B: 但如果于是无论
C: 而且只要于是尽管
D: 而且只要所以尽管
( 4 )对各段段意概括有误的一组是( )

A: 第一自然段写女娲感到孤独。
B: 第二自然段写女娲决定造人。
C: 第三自然段写女娲造人且为他们取名。
D: 第四自然段写女娲很疲劳,终于停了下来。
( 5 )判断下列理解本文的正误。

①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②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③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④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