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 1 )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________

( 2 )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________

相形见绌:________

( 3 )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可多选)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偶
( 4 )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
( 5 )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考点:

散文 花的勇气

答案:

( 1 )【第1空】即使……也……
( 2 )【第1空】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
【第2空】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 3 )A,C
( 4 )【第1空】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 5 )以前: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后来: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扩展学习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记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他。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之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都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了草把子。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江上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叫士兵一起擂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攻。”于是,箭像雨点一样落在那20条船边上摆的草把子上。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将要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一数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
( 1 )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
周瑜非常记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他。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 天之内就要。
( 2 )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
( 3 )将描写借箭过程的语句画出来。

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段阅读。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_____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_____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1 )按原文填空。

有一张课桌,________的课桌

有一间教室,________的教室

( 2 )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企盼—________ 整洁—________

( 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

A: 解释说明
B: 语意转折
( 4 )诗歌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

A: 省略了美好、无限的希望
B: 声音的延续
( 5 )最后一句话表达了_____

A: 一种强烈的祈盼,对和平的祈盼,对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能够享受春天与祥和的祈盼。
B: 作者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在一起的心情。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听觉”

她听不见。28岁那年,工厂里一次意外爆炸,让她失去了听力。那一年,她的儿子才三岁。

一个在人生半途失去听力的人是可怜的,她要比那些天生失聪的残疾人更痛苦。她整日以泪洗面。

是的,失去听力给她和她的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用自鸣壶烧开水,她听不到。水烧干了,最后电线引起自燃,她闻到了焦味,冲到厨房,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全毁了。

这个世界太喧嚣,但是她却听不到。

一个春日,她陪儿子到僻静的江滨画素描,儿子口渴了,她离开儿子买饮料。

这之后的许多事让人们奇怪。一个远处钓鱼的老者在喊:“有个孩子落水了快救命!”只见一个拿着可乐的女人突然舍了手中的饮料,飞奔向江滨。她奔跑的速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一只鞋也跑飞了。到了江边,她毫不犹豫地跃入江中,把那个不断沉浮的孩子托了起来。

落水的是她的儿子,幸亏她能“听到”。

但是,她却听不见。围观的人后来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一个聋子怎么能听到有人在喊“救命”?

现在,如果有人说耳朵是唯一的听觉器官,我不信。除了耳朵,我们身体上的所有器官都会产生“听觉”。只要有爱。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________

偏僻—________

迟疑—________

( 2 )用“________”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 3 )对“失聪”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变成聋子
B: 失去听力
C: 变得不聪明
( 4 )文章的母亲听不见,为什么能听到呼救声?
( 5 )文中说“幸亏她能‘听到’”,“听到”为什么加引号?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