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蛤
蛤
gé
【名】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clam〗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另见há
蛤蚧
géjiè
〖reptilephrynosoma〗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且大,头大,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
● 葛
葛
gé
【名】
(形声。从艸,曷(hé)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植物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uerarialobata),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lobedkudzuvine〗。如:葛屦(葛制的鞋子。贫贱人家所穿用。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
葛布。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kohempcloth〗
卒时,
● 隔
隔
gé
【动】
(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separate;impede;cutoff;partition〗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atadistancefrom
● 格
格
gē
【象】
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如:格登(走路时脚踏地的声音);格剌子(角落;偏僻的地方);格支支(物体断裂、撞击、摩擦的声音);格喳(木棍断裂声)
另见gé
格
gé
【名】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同本义〖longbranch〗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
● 革
革
gé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同本义。皮的总称〖leather;hide〗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
● 歌
歌
謌
gē
【动】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sing〗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割
割
gē
【动】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cut〗
割,断也。——《广雅·释诂一》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日钦劓割夏邑。——《书·多方》
又如:割鲜(割杀畜兽);割烹(割切烹调);割刀(切割之刀)
放弃〖giveup〗。如:割恩(弃绝私恩);割遣(舍弃;丢开)
分割;割取〖divide〗
东割膏腴
● 搁
搁
擱
gē
【动】
(形声。从手,阁声。本义:放,放置)
同本义〖put〗
况且我又年轻,不压人,怨不得不把我搁在眼里。——《红楼梦》
又如:搁手(放开手,作罢);搁开(放下,放开);再搁点糖
停顿;耽搁〖stop;delay〗
原来这一向因凤姐病了,李纨探春料理家务,不得闲暇;接着过年过节,许多杂事,竟将诗社搁起。——《红楼梦》七十回
又如:延搁(拖延耽搁);这事搁一搁再说;搁煞(方言。谓搁置不周转或不流通;
● 鸽
鸽
鴿
gē
【名】
(形声。从鸟,合声。本义:鸽子)同本义〖pigeon;dove〗
鸽,鸠属。从鸟,合声。形同勃姑。——《说文》
又如:野鸽;家鸽;信鸽;鸽绕(指禅通凌虚之境,有如鸽子绕行天空一般);鸽竿(用鸽子作饵的捕鹰长竿)
鸽派
gēpài
〖doves〗采取调和态度(如在争论中)和赞成谈判、妥协的人
他们是国会中鸽派代表,常常反对鹰派的冷战主张
鸽哨
gēshào
〖pige
● 胳
胳
肐
gē
【名】
(形声。从肉,各声。本义:腋下)同本义〖armpit〗
胳谓之腋。——《广雅》
胳,腋下也。——《说文》
肘后曰胳。——《埤苍》
胳之高下可以运肘。——《礼记·深衣》。俗字作袼。
另见gé
胳臂,胳膊
gēbei,gēbo
〖arm〗上肢,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挎胳臂走
胳膊肘子
gēbozhǒuzi
〖elbow〗〖口〗∶肘。也叫“胳膊肘儿”
● 哥
哥
gē
【名】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毛传:“哿,可。”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通“歌”。咏,唱,奏乐〖song〗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
● 盖
盖
蓋
gài
【名】
(形声。从艸,盍(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strawmat〗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襄公十四年》
又如:苫盖(茅草覆盖物)
雨伞〖umbrella〗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
● 仡
yì ㄧˋ
◎ 勇猛雄壮的样子:仡仡(a.壮勇。b.高大)。仡然。仡栗(迅速的样子)。
● 虄
sɑl
◎ 弓矢(韩国汉字)。
● 亇
mā ㄇㄚˉ
◎ 铁锤(韩国汉字)。
● 硌
luò ㄌㄨㄛˋ
◎ 山上的大石。
● 牱
kē ㄎㄜˉ
◎ “牁”的讹字。
● 牁
kē ㄎㄜˉ
◎ 古同“柯”,系船的木桩。
● 嘅
kǎi ㄎㄞˇ
◎ 古同“慨”,叹息。
● 咯
kǎ ㄎㄚˇ
◎ 用力使东西从食道或气管里出来:咯血。咯痰。把鱼刺咯出来。
● 咯
lo ㄌㄛ
◎ 助词,用法如“了”,语气较重:当然咯。
● 吤
jiè ㄐㄧㄝˋ
◎ 象声词,喉中哽塞所出声。
● 紇
hé ㄏㄜˊ
◎ 粗劣下等的絲。《說文解字》:“紇,絲下也。”
◎ 人名。孔子的父親。《左傳襄公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杜預注:“紇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
◎ 見“回紇”。
● 纥
(紇)
hé ㄏㄜˊ
◎ 下等的丝。
● 杚
gū ㄍㄨˉ
◎ 把东西弄平。
● 阁
(閣)
gé ㄍㄜˊ
◎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
◎ 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
◎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
◎ 古同“搁”,停止。
◎
● 虼
gè ㄍㄜˋ
◎ 〔虼蚤〕昆虫,赤褐色,善跳跃,寄生在人畜的身体上,吸血液,能传染鼠疫等疾病。亦称“跳蚤”。
◎ 〔虼螂〕蜣螂。
● 茖
gè ㄍㄜˋ
◎ 〔茖葱〕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茎和叶可以食用或药用。亦称“野葱”。
● 挌
gé ㄍㄜˊ
◎ 同“格”。
● 疙
gē ㄍㄜˉ
◎ 〔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疙”;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疙”;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疙”;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疙”;e.量词,如“一疙疙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
● 牫
gē ㄍㄜˉ
◎ 群角。
● 匌
gé ㄍㄜˊ
◎ 环绕:山川,河流,烟气环绕。
● 肐
gē ㄍㄜˉ
◎ 同“胳1”。
● 戓
gē ㄍㄜˉ
◎ 古地名。
● 呄
gé ㄍㄜˊ
◎ 富翁。财富多。
● 圪
gē ㄍㄜˉ
◎ 〔圪垯〕a.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泥圪圪”;b.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垯”均读轻声)。
● 各
gè ㄍㄜˋ
◎ 每个,彼此不同:各别。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有千秋。各自为政。
◎ 各
apiece
● 戈
gē ㄍㄜˉ
◎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
◎ 姓。
◎ 戈
dagger
● 个
(個)
gè ㄍㄜˋ
◎ 量词:三个月。洗个澡。
◎ 单独的:个人。个性。个位。
◎ 人或物体的大小:高个子。
◎ 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
◎ 个
E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