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文字

  • 拼音:
  • 注音:ㄍㄜ
  • 声调:阴平(一声)
  • 声调字母:e
  • 部首笔画:5
  • 简体部首:
  • 总笔划:8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笔划顺序:捺横撇捺横撇横折
  • 【五笔86】UTNV
  • 【五笔98】UTNV
  • 【五行】
  • 【unicode】U+7599
  • 【四角号码】00117
  • 【仓颉】KON
  • 【GBK】B8ED
  • 【汉字编号】1214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 汉语字典
  • 康熙字典
  • 字源字形


gē ㄍㄜˉ
◎ 〔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疙”;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疙”;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疙”;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疙”;e.量词,如“一疙疙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

汉语字典

[①][gē]
见“疙”。

音韵参考

[广 韵]:魚迄切,入9迄,yì,臻開三入欣疑
[平水韵]:入声五物
[粤 语]:gat6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字部】 疙; 康熙笔画:8; 页码:页769第12
【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音??。【集韻】癡貌。【博雅】癡也。 又【集韻】居氣切,音旣。又戟乙切,音曁。義??同。 又【正字通】按疙,頭上瘡突起也。俗呼疙禿。【淮南子·齊俗訓】親母爲其子治疙禿,血流至耳,見者以爲愛之至也。使出于繼母,則過者以爲嫉也。事之情一也,所從觀者異也。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相关词语

【文字分类】
A
B
C
D
E
  • e
  • F
    G
    H
    J
    K
    L
    M
    N
    O
  • ou
  •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