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鸣沙过雁》原文翻译及赏析(无名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注释
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道光续修中卫县志》云:“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 此地历史久远,建置变更频繁。据《隋书·地理志》载:“后周置会州,寻废。开皇十九年置环州及鸣沙县。大业三年州废,有关官。”至唐,鸣沙县隶属屡更。“武德二年,置西会州,以县属焉。贞观六年,废西会州,置环州。九年,废环州,县属灵州。”神龙初为突厥默啜所据,咸亨中收复,置安乐州,以处吐谷浑部,后没于吐蕃,大中时收复改威州。至宋,为西夏鸣沙县,元又复鸣沙州,属宁夏府路。明洪武初,徙其民于长安,遂为空城。正统九年(1444年)巡抚金濂重修故城,隶西路宁夏中卫。鸣沙州北边是黄河冲积平原,有许多湖泊、滩渚,很适合大雁等各种候鸟栖息。鸣沙州又是历代军事重镇,它北以黄河为依托,东以牛首山为屏障,南可直抵平凉,到达长安,是历代兵家屯兵之地,降至明代亦然。故诗人在听到南飞的大雁数声鸣叫时,不禁想起了“征人”是否有寒衣。很有时代特色。
②秋成:谓谷物经秋而有成。《嘉靖宁夏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作“秋城”。
③“过雁”句:大雁飞过鸣沙时的几声鸣叫就像玉石堕落在地上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
④征人:此指出征远行的人。

 

【作品鉴赏】
《鸣沙过雁》通过雁的鸣叫联想到征人艰苦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征人的悲悯情怀

运用了烘托和比喻的写法,通过秋日斜晖、晴沙拂地等冷清萧瑟的景象烘托出过雁南飞的艰辛,“清坠玉”运用比喻描写了过雁的鸣叫如玉石坠落在地上一样清脆。 诗通过雁的鸣叫联想到征人艰苦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征人的悲悯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繁华落尽花落执何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陈小明、陈大文,常见于香港影视。...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猜您喜欢的诗文:
无名氏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