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赏析

《退栖》原文翻译及赏析(司空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作品鉴赏】
《退栖》抒写作者对自己五十岁前从宦的经历进行了一个总评,表现了无限的无奈

首联叙事,讲他当时的处境。“宦游萧索”,是对自己五十岁前从宦经历的一个总评。他少有俊才,品行也很有名。三十二岁中进士,一度做到礼部郎中。广明元年(880),黄巢进入长安,他的仕途随之中断。有人曾劝他入义军,司空图“不肯往”,辗转回到河中中条山。后来僖宗次凤翔,司空图又出仕,僖宗去宝鸡时,却没有要他随行,他只好又回到中条山中。“为无能”,为,读去声,“由于”的意思。他自我感叹没有能力。作者认为风雨飘摇的晚唐社会已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安稳的位子,更不用说给他的发展提供宽绰的外部环境。所谓“为无能”只是无奈之叹。于是“移住中条最上层”。中条山王官谷有他先人的田业,他又造了个“休休亭”,环壁画上唐朝的节士文人。

《退栖》表达了一种盼望已久、喜出望外的喜悦心情,不失文人雅士的情趣。
颔联既叙境况,也写心情。书和剑是唐时文人两件随身物事,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身份标志和情趣寄托。书自不可少,剑也成为防身健体的兵器与矜持名节的礼器相融合的饰物。以“健仆”、“良朋”写失掉仕宦的文人生活中依然难得的情趣。“乍”和“久”表示的应该是一种盼望已久、喜出望外的喜悦心情,不失文人雅士的情趣。或许还有一种解嘲的、自我平衡的慰求。两句一个意思,改为“亡剑久似失健仆,得书乍如添良朋”,除平仄、韵律不协外,意义并无差池。然若这样写则远不如原句传神。颈联借典发议,以议显情。燕昭王以爱才名,“千金市骨”,并筑黄金台招纳贤才。但这个时候燕昭王已经不再了。并且司空图这次回谷是皇帝不让他跟随,不免觉得才不为用,已有对李唐王朝的怨意。支道林是东晋高士,游心佛老,以谈玄名。嗜养马,有人说与他身分不符,他回答:“爱其神骏。”至于“爱鹰”,待考。或许马、鹰同指腾荡不静的物事。对句表明他要学支遁,才不为用也算了,隐居也可做大事,并非心如死灰。或者说:“爱鹰何妨作支遁?”这里较之首联,心境已有变化。本联对仗工整,在全诗中起了很好的“转”的作用。

《退栖》通过从宦切身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宦途的无奈与悲哀
尾联表态度。“自此置身绳检外”,“绳检”义为约束。用约束来定义宦途,是有他的切身感受的,在这里有自我宽慰的意思。可以想象,司空图在念出这一句后是长嘘了一口气的。作出了一个决定,至少少了一份纠缠。然而,他的处境并没有改变,只是自己已经屈就这个客观现实,再来个追加的主观认同。果然,“肯教世路日兢兢”,大有文章。世路和绳检指的应该是同一个天地,一个不得不每日兢兢的世界。兢兢,小心谨慎、惶怖恐惧的样子。第一,世路日兢兢是使他致身绳检外的原因。第二,既说了置身绳检外,还来感叹世路日兢兢,就表明他并不能忘却和脱身。第三,“肯教”一词表示主动并且施动,其实,世路日兢兢已是事实,他本人也只能并且已经由它支配,诗里却反客为主。这种强欲挥洒和强为不动心尤其无奈和悲哀。
此后直到去世的二十二年中,从他的小传中知道,无论哪个王朝,凡六征皆不就,确实做到了退栖。但致身绳检外则大谬不然。还不说他为哀帝被弑而不食死节,单六次不就的本身就是参政行为,就是兢兢地过日子。这么分析不在于指出这种矛盾或指责这种“言行不一”,而在于指出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及其渗透着的深深的悲哀与无奈。司空图试图潜心佛老而终不能脱身儒教。产生这种意向以及导致这种结果,是晚唐的没落与司空图本人的文化性格双重原因所致。这首诗摆在唐诗序列里并没有多少可称道的;司空图也并不以诗名。只是可以作为他从从宦到隐居的关节点上的一篇自叙状,来看他这个人以及与他相关的人和事所属的社会,以及他与社会的联结。或者说,借这首诗,就他的行藏来写一段关于他的评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欧美式·叙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
【原文】退栖(司空图)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猜您喜欢的诗文:
司空图的名句: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