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注释
⑴初破冻:刚刚解冻。
⑵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⑶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⑷乍:起初,刚刚开始。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⑸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欹(qī):靠着。
⑹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
⑺夜阑:夜深。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作品鉴赏】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
闺情、伤别,在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大约也算是永恒的主题之一了。但是,在李清照之前,真正出自少女作家之手,而又能以纯情的笔致、高雅的格调来曲写闺事的作品,并不多见,更不要说能透过闺情这一侧面,反映出一个人心灵的历史,折射出某时代的治乱沧桑了。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此词开头由惜时赏春之愉悦转为伤春怀远之幽怨,下片意脉承前而来
李清照的这首《蝶恋花》虽然很难确切系年,但在她的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既不像早年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青年夫妻间特有的别离相思之苦;也不似她晚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借咏梅来抒发备尝战乱流离、伉俪生死睽隔的凄楚情怀。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生活依然安定,情感亦较深沉,整篇以高雅的精神生活为基点,写她同丈夫赵明诚暂别后的孤寂落寞。上片前三句,既以明丽的色彩描绘早春持有的风物,也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期望和热爱。她不写料峭春寒,而选择了“暖雨晴风”;“柳眼梅腮”,更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象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又似景物触动了缕缕春愁。“酒意诗情谁与共?”这近乎内心独白的一句,便把别后相思与失落之感直接道破了。但这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其中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赵李二人夫妻生活所独具的丰富内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诗人和学者。论创作天才,赵不及李;讲学者气质李逊于赵。李清照天才秀出,其作品“俯视巾帼”、“压倒须眉”;赵明诚治学精慎,每能“援碑刻以正史传”;夫妻各有所长,巧妙互补,达到了“意会心谋,目往神授”的入化境界。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为他的学术著作《金石录》所写的《后序》中,就曾深情地追怀他们共同创造的、交织着文艺、学术、爱情的美好经历。结婚之初,赵明诚还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先出”,就往往“质衣取半千钱,步火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后来赵明诚出为郡守,更是“竭其俸入”,以贿金石、图籍,就连李清照也为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而以摩蕊彝鼎,校勘史传,指摘疵病,其析疑义为最大的乐趣。所以“酒意诗情谁与共冬决不是寻常士大夫的花前月下,浅醉低吟,而是指更深刻、更丰富、更高雅,甚至更崇高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的暂时中断,怎能不令人感到难以忍受的精神失落?所以难怪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而不胜负荷了。
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分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了李清照的孤寂情怀。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把“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内心独自;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特别是最后两句,借用古人灯花报喜之说,其深夜剪弄,就不只为了消解浓愁,而更透出了对丈夫早归的热切期待。
【名家点评】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九:(眉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近言远,小言至。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写景之工者,如尹鹗“尽日醉寻春,归来月满身”,李重光“酒恶时拈花蕊嗅”,李易安“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刘潜夫“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皆入神之句。
喻朝刚《试析<蝶恋花>》:词的上片以初春景物为背景,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寂寞心情。起处三句,绘景状物,烘托环境气氛。漫长的寒冬已过,春风送暖,沉睡的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正在苏生。柳树上长出了新芽,那又细又长的嫩叶,好似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梅花迎风而开,那粉红色的花瓣,如同美女的香腮。这旖旎的风光,如画的景色,实在令人陶醉,使人为之心动。这三句的笔调是轻快的,流露出一种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其中“柳眼梅腮”一句,用词新巧,说明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善于联想,能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感情,因而使形象显得十分生动具体。从全词的构思看,这三句仅仅是作势,用轻松欢快的笔调,为反衬后面的愁思和忧伤作铺垫。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思,题材并无新意,但由于作者抒发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笔触颇为细腻,因而显得委曲动人。词中用“酒意诗情谁与共”一句,点明词旨,向读者打开了伤春怀远的心扉:上片的景物描写和下片的动态刻画,都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试夹衫、欹山枕、抱浓愁、剪灯花,从白天到黑夜,这一连串动作,反映了女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此时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分别是暂时的,虽然给她带来了烦恼和优愁,但不久即可见面,这种烦恼和忧愁便将烟消云散。所以词的结拍处自然地流露出了一种喜悦和希望之情。这与她后期在国亡家破夫死以后所抒发的哀愁,在情调和意境方向都是不同的。(《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本词大约是靖康之乱前赵明诚两次出仕,李清照家居时所作。_上片三句写大地回春的初春景色,轻松欢快,为反衬离情作铺垫。第四句一转,直抒离情,末句以伤心泪淋,精神不支的形态,形容离别的痛苦。下片首句与上片开头呼应,初试春装似欣喜,可结果却以不卸梳妆、放浪形态的慵懒动作,表现忧伤之情。结拍两句写独处难眠,痴弄灯花;俗传灯心结花,喜事临门,词人通过这一情态描写,含蓄地表现盼望亲人归来的心情。看似清闲,寄情深沉。本词将无形的内在感情,通过有形的形态动作来表现,为词中名笔。(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
《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作者把春天格化,乐景哀写,通过人物活动细节描写,表现女主人的离愁别绪和无限凄寂……易安“夜阑犹剪灯花弄”,用剪灯花消磨时光,聊以解闷,表现了女主人相思之挚真。馀韵袅绕,不绝如缕。宋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诚如是。(济南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张璋《试论李清照的词学成就》:第二反衬法。如《蝶恋花》,先以“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来写心情的喜悦;接着又以“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市”来写诗情酒意没人相伴而引起悲伤落泪。这种以喜衬悲而愈觉悲的写法,比直写感人更深。(《李清照研究论文集》,齐鲁书社1991年5月出版)
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可能是李清照居青州时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所作。上阕描写初春迷人的春光景色,和由此撩拨起的怀春怀人之思,委婉细腻地刻画了女词人孤苦的心态;下阕描写试夹衫、欹山枕、抱浓愁、剪灯心、弄灯花一连串生活细节,曲折生动地刻画了女词人独处闺房,夜不能寐,和孤寂难耐的形象。〔人民文学出版社l994年12月出版〕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