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17.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18.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19.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20.尘想:世俗的观念。
21.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
22.披:拨开。
23.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24.但道:只说。
25.霰(xiàn):小雪粒。
26.莽(mǎng):草。
27.南山:指庐山。
28.稀: 稀少。
29.兴: 起身,起床。荒秽:指野草之类。形容词作名词。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30.带:一作“戴”,披。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31.狭: 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
32.夕露:傍晚的露水。沾:打湿。
33.足:值得。
34.“但使”句: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违,违背。
35.去:离开。游:游宦。
36.浪莽:放荡、放旷。
37.试:姑且。
38.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39.丘垄(lǒng):坟墓。
40.依依:思念的意思。
41.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42.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43.没(mò):死。一作“殁”。
44.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45.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46.策:策仗,扶杖。
47.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48.濯(zhuó):洗。
49.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50.近局:近邻。
51.荆薪:荆柴。明亮:明亮的烛。
52.天旭:天明。
53.东皋(gāo):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
54.阡(qiān)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
55.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56.归人:作者自指。烟火:炊烟。
57.檐隙:檐下。
58.百年:一生。役:劳作。
59.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60.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
61.素心:本心,素愿。
62.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语本《论语·季氏》。
【作品鉴赏】
《归园田居·其三》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意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诗意。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归园田居·其三》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名家点评】
宋代苏轼:“以‘夕露沾衣’之故而违其所愿者,多矣!”
清代查慎行:“前言桑麻,此言种豆,皆田园中实事,亦有次第。”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五古中之精金秀玉。陶公本色,于这样诗可见。”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