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赵时春“诗魁说”与徐阶“乡试第三说”辨,“会员说”与“状员说”辨及其家庭成员介绍

作者:赵时春

 

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去世时为都正四品巡抚山西
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公元1509年赵时春生于陕西省平凉府(有明一代平凉府隶属于陕西省)。1566年农历12月27日去世。去世时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三关、巡抚山西,正四品。赵时春去世的准确时间,有明代徐阶《赵时春墓志》为证,是不应该有疑问的。但2006年10月编辑出版的《赵时春诗集》、2007年7月编纂的《华亭风情》,在介绍赵时春生卒年月时,还持赵时春1568年去世之说。其依据就是以其去世前写的最后一首诗《九九歌》中赵时春自况“屈指明年六十春,问上青霄能几人”(《赵时春诗集》第789页)推断的,持此说者并未见到徐阶为赵时春撰写的墓志铭。

赵时春“诗魁说”与徐阶“乡试第三说”辨
嘉靖元年(1522年)14岁的赵时春参加陕西省乡试,举《诗经》第一名,五经总成绩第三名。取得举人资格。
赵时春本人在《平凉府志》中称自己:“年十四,举嘉靖壬午诗魁”。与他同时代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在《赵浚谷文集》序中说:“年十四,领陕西乡荐第三。”
这两种说法是互为补充的。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五经取士,每经第一名为经魁。这五经的考试科目为诗、书、礼、义、春秋五部分内容。按各经考试总分的综合成绩排第一名至第五名的。就是说,赵时春在乡试五经考试中,夺取了诗经考试第一名,在五经总成绩中名列第三。所以才有他本人的“诗魁说”与徐阶的“乡荐第三说”这两种都正确的说法。
赵时春“会员说”与“状员说”辨
嘉靖六年(1526年)赵时春参加了礼部考试,一举夺魁,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再无第二个平凉人打破赵时春创造的这项会试记录。礼部考试称为会试,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员”。后代人在赵时春文章前注明他的出身都是“会员”。平凉府城东有一处街道后来称之为“会员坊”,当是因赵时春高中会员后而得名的。
明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三个阶段:一是由各省举行的每四年一次的乡试,二是乡试合格者参加由礼部举行的每四年一次的会试,三是会试合格者在会试第二年三月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策问。
按例赵时春会试后第二年三月,要参加殿试。可是当时的嘉靖皇帝正与大臣们关系紧张,并没有如期举行殿试,而是把礼部考试通过的贡士全部赐进士及第。赵时春也就失去了再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因而委屈他一生只戴了一顶“会员”帽子。所以严格地说,赵时春是嘉靖五年礼部考试的第一名即“会员”,而不是殿试考试的第一名状员。
赵时春家庭成员简介
赵时春的妻子刘金台,1510年正月23日生,平凉府华亭县刘时中之女。嘉靖三年(1524年)冬与赵时春结婚。赵时春在《刘孺人墓志铭》中写到“(刘金台)丁未(1547年)正月大作,三月朔辰卒于正寝,最二十有七载”。这“最二十有七载”,当是后人抄录时将“三”误抄为“二”。在徐阶为赵时春写的墓志铭中,也记载刘金台去世的准确时间为丁未正月。其实只需简单推算一下1510年至1547年这一段时间,就可以得出刘金台去世时是37岁而非27岁。此事纯属手抄错误,不用再做过多的考证。
赵时春有两个侧室:一为王氏,一为张氏。
赵时春生有二子五女。长子赵守岩,嘉靖二十二年(1543)秋七月生。次子赵守愚。这两个儿子都是侧室王氏所生。
赵时春的女儿:长女赵昭德,嘉靖二十三(1544年)年生,嘉靖二十四年八月早夭。次女嘉靖二十五(1546年)仲冬生,后嫁给平凉人、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周鉴。三女嫁邑庠生彭中,这三个女儿都是侧室王室所生。四女、五女为侧室张氏所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遗失的温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赵时春(公元—五0九年至一五六七年)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卒年不详。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擢进士第一,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因言事切直,黜为民。久之授翰林编修,又以言事被黜。京师被寇,起官,擢御史,巡抚山西,拟奋立功业。旋遇寇于广武,一战而败。时将帅率多避寇,功虽未成,天下均壮其气。被论,解官归。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赵时春居华亭多年,著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

本    名
赵时春
字    号
景仁
出生时间
公元—五0九年
去世时间
一五六七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