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井勿幕他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他是分不开的。

作者:井勿幕

 

井勿幕于1918年12月23日被靖国军第1路郭坚部参谋马凌甫杀害,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1918年12月23日被靖国军第1路郭坚部参谋马凌甫杀害,时年仅30岁。
1918年11月21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明令嘉奖抚恤。
1929年由国民党员焦子静、李桐轩、刘治洲、景定成、王子中、范紫东、蒙俊僧、孙蔚如等34人树碑,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撰文,毛昌杰书《井先生纪念碑》,立在西安市革命公园内。
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1945年12月23日,勿幕遇害27周年纪念日,南京政府派长于右任专程来陕主持,将勿幕灵柩由蒲城迎至西安革命公园内,举行公祭。同时在三原举行“三原各界公祭井勿幕先生纪念大会”。会毕,移灵榇于西安南郊少陵原(今长安县境内),拨款购地12亩,建立陵园,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树立墓碑,并在路口上建立蒋介石题字的“追赠陆军上将衔井勿幕先生之墓”的牌坊,备极尊崇。
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勿幕旧坟得以重新修整。

井勿幕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

井勿幕,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孙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反清浪潮汹涌澎湃,这与井勿幕的精心策划、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
1906年夏秋之后的两三年间,他又曾两度赴日,除读书并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外,他又于1907年2月,回国并亲自去南方会见了黄兴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后即赴日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吴玉章做了汇报。这次在东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潮,一面筹划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他以“大无畏”、“侠魔”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声援国内反清斗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哭也要有君子的风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2月23日),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原(今属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而后奉孙中山之命回陕发展组织,任陕西支部长。1906年再赴日本,与赵世钰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18年在陕西兴平县被奸人设谋杀害,时年31岁。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1918年11月21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中文名
井勿幕
别    名
原名井泉,字文渊,笔名侠魔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铜川
出生日期
1888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18年12月23日
职    业
革命家、思想家、将军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 
靖国军总指挥 
被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