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光
李光家藏有数万卷书籍,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李光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筒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清王鹏运《南宋四名臣词集》录李光《庄简词》一卷。《山阴天乐李氏家乘》称其曾著有《易传》十卷、《兵略》十卷、《文集》四十卷、《神仙传》十卷。
据传李光家藏有数万卷书籍,遗憾的是其子孙不守,都散于豪民之家。元朝孔克奇在《至正直记》里说:“予至上虞,闻庄简公光无书不读,蓄书数万卷。子孙不肖,且粗率鄙俗,不能保守,散于乡里之豪民家矣。读其家训,不觉为之痛心也。”
《云溪杂记》称:李庄简公光作诗极清绝可爱,予尝见其《越州双雁道中一绝》云:“晚潮落尽水涓涓,柳老秧齐过禁烟。十里人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后在政府,与秦桧议不合,为中司所击,命下送藤州安置,差密院使臣伴送,公戏赠之云:“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南渡每忧鸢共堕,北辕应许雁相随。马蹄惯踏关山路,他日重来又送谁?”亦婉而有深意。
历史人物对李光的评价,秦桧评价他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李高: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
秦桧: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赵构: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
李孟坚:①既窜三峡,旋复旧职;荐者之亟,固不如抑者之力;既褒其绩,克世其家;仁者有后,而又何嗟。②公自少年问学,以诚信孝悌为本;出身事上,以不欺尽节为忠。故自小官为县令,则力抗朱勔;为郎官,则指言王黼之奸;为御史,则因天变,极论耿南仲非宰相才。其守宣州,则以孤城抗群盗、御强虏,出万死一生之地,卒与城俱全;其为淮西招抚,则从容谈笑缚悍将韩世清,以扫一时跋扈,无不震声。盖公之立朝廷、仕州县,慷慨激切于天下事,知无不为,不避仇怨,类如此。晚居政地,意欲扶持国论,从容赞画一政一事,务合天下之公论,坐是与权臣浸不合,虽身去国而犹抗疏论事不已。于是权臣切齿,必欲置公死地,留落岭海几二十年,虽蹈百谪、滨九死而胸中坦然,盖信道焉。而自知明,死生祸福不足以动其心也。
李知退:学有渊源,克世其家;作为文章,灿然其华;先贤有祠,自庄简始;犹子及孙,永沾其祉。
李衢:庄简之泽,施于曾孙;柱后弹击,监于祥刑;宝章华文,黼黻王度;助祭以田,无忝尔祖。
陆游: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赵昀:衣冠朝像,科第传家,簪缨继世,忠孝和友,子孙永传。
陈子翚:山川炳灵,笃生贤哲;忠肝义胆,为世屈轶;瘴海蛮烟,死生如一;肖像乡庠,过者必式。
脱脱:夫拯溺救焚之际,必以任人为急。靖康、建炎之祸变,亦甚于焚溺矣。当时非乏人才也,然而国耻卒不能雪者,岂非任之之道有所未至欤?夫以李光之才识高明,所至有声;许翰、许景衡之论议剀切;张悫之善理财;张所之习知河北利害:皆一时之隽也。是数臣者,使其言听计从,不为谗邪所抑,得以直行其志,其效宜可待也。然或斥远以死,或用之不竟其才,世之治乱安危,虽非人力所为,君子于此,则不能无咎于时君之失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