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权
《松阳县志》里关于周权的生平细述很少
周权,两次赴元大都(今北京)。在京城的十年里,结识了不少名士宿儒,受翰林院直学士、国史院检阅官袁桷等人的赏识。周权是继张玉娘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现。但这么一个历史名人,在松阳当地却几乎无人知晓。汤光新说,松阳好几年前还举办过十大名人评选,当时就没有周权,因为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我们松阳唯有一个人写过介绍周权的文章,但考证也不详尽。
关于周权,《松阳县志》里有一段文字记载:“通经史,工于诗,游京师以袁桷为师,桷见其诗,深重之,荐为馆职,周权以母老辞不受。有《此山集》行世,袁桷、欧阳玄作序,《四库全书》有录。”
周权年幼嗜学,博涉群书,生得仪表魁梧,气度不凡
周权,处州路松阳惠洽乡乐安里(今松阳板桥)人,幼即嗜学,博涉群书。稍长,即能文章,尤长诗词,山林岸泽、都市室屋、霜月风雨、草木鸟兽,皆为其笔下之诗词。他的诗词特点还在于欢娱中忧悲,忿恨中又不耻于贫穷。
周权生得仪表魁梧,气度不凡,又因才华出众,曾受到提举,赴开化任教谕。延祐戊年(1318),赴京师诠选,欲提拔他为府州教授。因僧多粥少,位子不多,转而授福建巡检官。周权没有接受这职位。翰林学士袁桷惊奇才华,荐他做馆阁。周权仍以母亲年迈为由辞了这个官职。
周权辞官归乡所居之处有亭曰“清远堂”,所居之室名为“此山斋”,所以自号“此山”
周权归到故里后,以一清悠之地为居,有亭曰“清远堂”,所居之室名为“此山斋”,自号“此山”。他的诗词更见功力,被诸多书生传抄,名为《此山集》。
元统甲戌年(1334),他再次赴京,名儒公卿素念其为人正直,又力荐其走仕途之路,他终究还是不屑此路。他到京师,只为传其诗集,见者莫不称好。国子助教陈众仲读诗后,主动为《此山集》校选,并命翰林承旨欧阳玄为《此山集》写序。欧阳玄在写序之前先看了《此山集》,每读到奇处,大为惊叹,认为不减李、杜。自此,周权此人“身虽晦而名甚彰矣”。及至归老旧居,以松桧为友,以莲菊为伴,日日吟哦其间,于正三年(1343)卒,享年六十九岁。
周权的文学创作,著有《此山集》诗十卷
著有《此山集》诗十卷。陈旅序称其诗:“简淡和平,无郁愤放傲之色。”欧阳玄序云:“季世诗人,宋之习近骫骲,金之习尚号呼。当混一之初,犹或守其故习,今则皆自刮靡而不为矣。此山诗,简淡和平,语多奇隽。”揭傒斯谓:“诗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而其变,如风云雷雹,龙腾虎踯;要在尽其常,通其变而已,惜不得与权共论之。 ”赵孟顺《题周秀才此山堂》诗云:“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生平事迹见《元史类编》卷三六、《元诗选》初集。生平作品有《周此山先生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