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曾燠颇具艺术眼光,对研究清代诗歌有很大贡献,称为“国朝骈文八大家”,他辑有《江右八家诗》8卷

作者:曾燠

 

曾燠为引盐加斤奏清延期一事,再次引起道光帝的不满,随之称病告假,道光余怒末消,下旨“不准给假”,直至他在京师寓所病逝

两淮盐区是清代著名的大产盐区,生产海盐。以淮河为界,分为准南、淮北两部分,计有23个盐场。乾隆、嘉庆年间,每年缴纳盐课银220余万两,占全国盐课近三分之一。因而,两淮盐政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曾懊先后两次赴两淮任职。第一次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因京察一等,获特授两淮盐运便。先是充任钦差大学士庆桂(1735-1816)的随从司员到江南漱狱,勘办讼案。次年才正式到任视事,一干就是十余年。嘉庆十年,因湖北汉口口岸发生抬高盐价增加百姓负担事件,曾燠以“失察”被部议降三级留任,但得到了嘉庆帝的开恩,理由是“汉口距淮稍远,咎有可原,准其抵销”。也就是免予处分。第二次是道光二年(1822)闰三月,因朝廷感到“两淮疲惫日甚”,特命为母守孝刚满服的曾懊以巡抚衔巡视两淮盐政,准用二品顶带。到任以后,立即对盐政中的一些弊端着手整治。但是,由于盐政积弊太深,盐官、盐商舞弊严重,治理工作阻力很大,收效甚微。道光三年,曾燠奏报清查完毕并立定章程,经户部审议,道光帝颁发渝旨,既肯定了他在清查中业已取得的成绩,又表示了对整治不彻底的不满。五年(1825),曾燠将汇总核实后的两淮纲食、各岸销盐总数上报,道光帝再次表示了他的不满。六

曾燠有《江右八家诗》8卷,对有代表性的清代江西八位诗人作了评价,颇具艺术眼光,对研究清代诗歌有很大贡献。

年(1826)三月,为引盐加斤奏清延期一事,曾燠再次引起道光帝的不满。原来此前淮盐每引例重三百六十四斤,因商力拈据,奏准每引加盐十斤,以三年为限,截至道光元年止,曾懊认为“灶产末丰,再请展至丁亥纲为止”。次月,曾懊被召回京师,遭到了道光帝的严厉斥责,在上渝中,道光愤怒地写道:“肤以曾燠在两淮盐运十余年,又历任巡抚藩司,特命以顶戴补授盐政,期资整顿……曾燠在任四年有余,并末能设法整访,一味因循了事,“着令以五品京堂候补,拟示薄惩”。曾燠随之称病告假,道光余怒末消,下旨“不准给假”,直至他在京师寓所病逝。

燠为官之余,倡导风雅,曾辟“题襟馆”于邗上,“周植花木为倡和之所”,延纳四方名流唱和,与宾从赋诗为乐。还曾捐款在京师修建南城会馆,并经常前往讲学。工诗文,其诗清转华妙,文擅六朝、初唐之胜。在清代中叶文坛上,以才力富艳负盛名。洪亮吉《北江诗话》称其诗“如鹰隼脱鞲,精采溢目”。骈文与邵齐焘、吴锡麟、洪亮吉、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齐名,并称为“国朝骈文八大家”。为文磊落风雅,体正旨深。又是开清代按地域论诗人新例的诗论家之一,辑录2000多名江西本籍诗人的诗作编辑纂成《江西诗征》94卷,对江西历代诗人均作了中肯评论。还辑有《江右八家诗》8卷,对有代表性的清代江西八位诗人作了评价,颇具艺术眼光,对研究清代诗歌有很大贡献。

 

曾燠对家乡麻姑山甚为钟爱,留下了不少诗文,著有《赏雨茅屋诗集》22卷等

曾燠对家乡麻姑山甚为钟爱,留下了不少诗文,至今在龙门桥上仍可看见他的手书对联“天驾彩虹沧海括苍之洞,云飞银汉匡庐漱玉之亭”。
著有《赏雨茅屋诗集》22卷、《骈体文》2卷、《外集》2卷、《义学轩》、《西溪渔隐》各l卷。其骈文佳作被编入《八家四六文钞》。
曾燠还是一位著名的典籍选刻家,热心家乡和国家的文化建设,先后选列了《国朝骈体正宗》12卷、《苏文忠公奏议》2卷、《虞文靖公诗集》8卷、《江右八家诗》8卷、《朋旧遗诗》18卷、《江右诗征》120卷,以及《续金山志》12卷、《吕子易说》2卷、《邗上题襟集》等刊行。另外,还有一部他选编的清朝诗集 《清真集》,由于晚年多病,末能最终完成,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清骈体正宗》选录毛奇龄、陈维崧、毛先舒、陆圻、吴兆骞等42家文172篇,正编12卷、补编1卷。以六朝为宗,尤尊徐陵、庾信、任昉、沈约诸家,所选文章,不无偏好。但嘉庆以前骈文作家书中选择略备,且重要作家、作品入选较多,能分别主次;选文基本上精当有代表性,不失为一部比较完备、精要的清代骈文选本。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些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曾燠简介

曾燠(yù 1759-1831),字庶蕃,一字宾谷,晚号西溪渔隐。江西南城人。官至贵州巡抚。清代中叶著名诗人、骈文名家、书画家和典籍选刻家,被誉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曾廷澐之子。

本    名
曾燠
字    号
字庶蕃
出生时间
1759年
去世时间
1831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