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吴潜敢于直谏、勤政爱民,深受皇帝重用,并修筑“洪水湾塘、吴公塘”造福当地百姓

作者:吴潜

 

吴潜任参知政事,向皇帝进言国家安危治乱之缘由:“忠嘉绝响,谀佞成风”

淳祐十一年,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祐十二年,以水灾乞解机政。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又四年,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至官,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于政府,奏皆行之。又积钱百四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输帛,前后所蠲五百四十九万一千七百有奇。以久任丐祠,且累章乞归田里,进封崇国公,判宁国府。还家,以醴泉观使兼侍读,召入对,论畏天命,结民心,进贤才,通下情。帝嘉纳。拜特进、左丞相,进封庆国公。奏:“乞令在朝之臣各陈所见,以决处置之宜。”改封许国公。


大元兵渡江攻鄂州,别将由大理下交址,破广西、湖南诸郡。潜奏:“今鄂渚被兵,湖南扰动,推原祸根,良由近年奸臣憸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其祸一二年而愈酷。附和逢迎,壬谄媚,积至于大不靖。臣年将七十,捐躯致命,所不敢辞。所深痛者,臣交任之日,上流之兵已逾黄、汉,广右之兵已蹈宾、柳,谓臣坏天下之事,亦可哀已。”
又论国家安危治乱之原:“盖自近年公道晦蚀,私意横流,仁贤空虚,名节丧败,忠嘉绝响,谀佞成风,天怒而陛下不知,人怨而陛下不察,稔成兵戈之祸,积为宗社之忧。章鉴、高铸尝与丁大全同官,倾心附丽,躐跻要途。萧泰来等群小噂沓,国事日非,浸淫至于今日。陛下稍垂日月之明,毋使小人翕聚,以贻善类之祸。沈炎实赵与之腹心爪牙,而任台臣,甘为之搏击。奸党盘据,血脉贯穿,以欺陛下。致危乱者,皆此等小人为之。”又乞令大全致仕,炎等与祠,高铸羁管州军。不报。
属将立度宗为太子,潜密奏云:“臣无弥远之材,忠王无陛下之福。”帝怒潜,卒以炎论劾落职。命下,中书舍人洪芹缴还词头,不报,谪建昌军,寻徙潮州,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潜预知死日,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作。”已而果然,四鼓开霁,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时景定三年五月也。循人闻之,咨嗟悲恸。德祐元年,追复元官,仍还执政恩数。淳祐十二年,以太府卿柳岳请赠谥,特赠少师。
吴潜勤政爱民,兴修水利,修筑“洪水湾塘”,接着又修砌“吴公塘”

宝祐四年(1256)春,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庆元府主政来到宁波(当时称庆元)。吴潜在宁波三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贡献重大。到任当年,在今鄞江镇东首,它山堰附近,修筑“洪水湾塘”,接着又修砌“吴公塘”,自月湖西水仙庙,望春桥至高桥西塘路,长3660丈(约合12.2公里)。
次年即开庆元年(1259),在宁波四乡全面整治碶闸堰坝:南乡陈婆渡建楝木碶;西北高桥乡建大西坝、筑北郭碶;府城南门奉化江北岸,重建澄浪堰(当时称“郑郎坝”)。其中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等水利设施,均直接沟通月湖水系,用作阻咸蓄淡、泄洪排涝及船舶交通。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惠泽万民,造福后人。南门的澄浪堰,历经800年风雨沧桑,成为我市城区仅存的最古老的水利航运设施。
吴潜又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水文观测设施,建立了全城统一的“水则”标识——他选址在城中月湖四明桥之西河道中,建立“水则亭”,亭中立石碑则水,碑上镌刻“平”字,并颁布政令,规定城外所有碶闸均以“平”字之出没,作为启闭潴泄之标准。
“水则”,“水则亭”,“则水碑”,这个“则”字,是准则、榜样的意思,有典有则,是则是效。“水则”就是测水的意思,既然是测水的,就必须在河中,所以它在路面以下,请看现在的镇明路迎凤街的转角处,河道中的水则亭与则水碑,这无疑是一大创举。吴潜还刻意在水则亭旁留一片空地,使过往官员百姓及其车马到此停留,关注、稽察水情。他本人还亲自为之作《平桥水则记》碑文,申述伐石、榜书“平”字之理由,强调碶闸是四明水利之命脉。他还在碑文中感慨道:“余三年积劳于诸碶,至洪水湾一役,大略尽矣。……平桥距郡治,巷语可达也。然于此郡之丰歉不能忘,故置水则于平桥下,而以‘平’字准之,后之来者,勿替兹哉!”由此可见其用心之良苦。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日月同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吴潜简介

吴潜(公元1195年—公元1262年)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中文名
吴潜
别    名
吴毅夫,吴履斋
国    籍
南宋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出生日期
1195
逝世日期
1262
职    业
诗人
代表作品
《履斋遗集》《履斋诗余》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