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陈寿的轶事典故“索米轻亮”、“还相诬攻”,分别收录于《晋书·陈寿传》和《华阳国志》

作者:陈寿

 

唐朝房玄龄的《晋书·陈寿传》,收录了陈寿“索米轻亮”的故事
唐朝房玄龄等撰写的《晋书·陈寿传》,收录了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的一则传闻,说的是丁仪、丁讷在曹魏时负有盛名,陈寿对他们的儿子们说:“送我千斛米,我就为令尊大人写好传记。”丁氏不答应,陈寿果真不为他们立传。陈寿父亲曾做过马谡参军,马谡兵败被诸葛亮所杀,陈寿父亲也被牵连受罚,诸葛瞻又轻视陈寿。因而陈寿为诸葛亮立传,说诸葛亮军事谋略非其长处,又无临敌应变之才;说诸葛瞻只工于书法,名过其实。议论的人因此而轻视陈寿的为人。
 

 

但只有少数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这个传闻,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是假的。清朝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其实在曹丕即王位后,就杀了丁仪、丁廙并男口,他们是没有子嗣的。《晋书》认为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知的言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定《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至今梁、益之民,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过也。’又《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由此可见,《晋书》贬陈寿之说,实为不实之词,不可尽信。 
《华阳国志》记载了陈寿“还相诬攻”的故事

《华阳国志》还记载有一则故事:梓潼人李骧才德超群,知名当世。最初和陈寿齐名,又相互亲昵,关系很好,后来和陈寿关系不好,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十二岁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陈寿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中文名
陈寿
外文名
Chen Shou
别    名
陈承祚
国    籍
蜀汉→西晋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
出生日期
公元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
逝世日期
公元297年(西晋元康七年)
职    业
史学家、官员
主要成就
撰写《三国志》
代表作品
《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
官    职
长广太守,太子中庶子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