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翱的仕途经历和晚年生活,首任两广总督,八十四岁病重后才得以准许退休

作者:王翱

 

明景帝朱祁钰改换太子,王翱被加授太子太保,浔州、梧州瑶人作乱时,王翱被任命为首任两广总督

景泰三年(1452年),王翱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务。同年,明景帝朱祁钰改换太子后,王翱被加授太子太保。浔州、梧州瑶人作乱时,总兵董兴、武毅互相推委,不负责任。于谦请让翁信、陈旺接替二人,而特派一名大臣总督军务,景帝于是任命王翱为首任两广总督。王翱到驻镇之地后,将吏都惶恐敬服,他推诚安抚,瑶人归顺,使辖区之内平安无事。

景泰四年王翱入主吏部以协助年迈的吏部尚书王直

景泰四年(1453年),王翱被召入京任吏部尚书以协助年迈的吏部尚书王直。之前,何文渊协助王直掌选官之政时,多有营私,被言官弹劾罢免。王翱接替他上任后,完全遵循原来的制度。

王翱年近八十,英宗仍对其万分尊宠

景泰八年(1456年)正月,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次年,王直致仕回乡,王翱这才专掌吏部事务。之后,石亨想除掉王翱,王翱便请求退休,本已获英宗批准,因大学士李贤力争,才又把他留了下来。后来,李贤被石亨逐出,也因为王翱的意见,英宗把他留了下来。两人关系非常好。英宗在用人时一定先询问李贤,李贤又推给王翱,因此王翱得以实现他的想法。 

英宗很尊宠王翱,时常把他召到便殿谈论,称他为“先生”、“老王”而不称其名。而王翱年近八十,记忆力已经很差了。王翱曾令郎官谈伦随他入宫,英宗询问原因,王翱叩头说:“臣老了,所聆听的圣谕,怕有遗误,所以令这个郎官来记下来,此人诚实谨慎,是可信的。”英宗听后很高兴。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太监曹吉祥之侄昭武伯曹钦发动叛乱,曹钦抓获大学士李贤,与李贤都被迫为其草拟奏疏向英宗谢罪,并数次进言保护李贤等人。(一说当时曹钦遍寻王翱,王翱躲在一个房间中,毫无办法,主事朱文范身材高大并有力气,他背着王翱逃走,才免于被抓 )。不久,叛乱平息,王翱进升为太子少保。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王翱升为太子太保,雨雪天气可免朝参。王翱屡次上疏请求致仕回乡,宪宗总是安慰挽留,还多次派御医来为他看病。

成化三年王翱病重宪宗才准许其退休回乡,可惜没出都城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病重时,宪宗才准许他退休。王翱还没出都城便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宪宗追赠王翱为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号忠肃。子孙获准世袭锦衣卫千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不该o苡對愛死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翱简介

王翱(áo)(1384年3月4日-1467年12月2日[2]  ),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王帽圈村)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为行人,宣德初年擢御史。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
正统七年(1442年)冬受命督辽东军务,景泰四年(1453年)起任吏部尚书(1453年—1467年)辅佐王直(1453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续任,为英宗所重,称其为“老王”、“先生”而不称其名,累加至太子太保。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获赠太保,谥号忠肃。《皇明经世文编》有《王忠肃公奏疏》

本    名
王翱
别    称
王忠肃
字    号
字九皋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盐山(今河北沧州)
出生时间
公元1384年3月4日
去世时间
公元1467年12月2日
主要作品
《王忠肃公奏疏》
主要成就
历仕七朝,刚正廉直,任职内外
官    职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追    赠
太保
谥    号
忠肃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