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濂性格慎密、为人诚实、为官清廉,其座右铭“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

作者:宋濂

 

宋濂精于释老之学,被朱元璋赞为:“泐秀才,宋和尚

宋濂精于释老之学,而僧人宗泐精于儒学,朱元璋每每称道:“泐秀才,宋和尚。”
宋景濂性格慎密,在宫中问对的话,绝对不会告诉别人。应制的作品,也将其草稿删毁。
 
曾在居室的墙壁上写“温树”二字,有人向他问及宫内之事,他指二字来给他们看。宋濂在朱元璋面前所陈说事情,质朴无隐,就算是家事,只要朱元璋有问,他也一一回答。曾经说:“人君就像父亲、像天一样,难道可以欺骗他吗?”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朱元璋暗中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以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因此越来越相信他的诚实。
宋濂性格慎密,在宫中问对的话,绝对不会告诉别人,为人诚实深的朱元璋信赖
宋濂常常告诫子孙说:“陛下的恩德就像天地一样,要怎样回报呢?只有做到诚敬忠勤,才稍微可以贡献出万分之一罢了。”
朱元璋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朱元璋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会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曾上奏章一万多字。朱元璋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朱元璋询问宋濂的意见,他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朱元璋查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朕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有“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名言
宋濂面对财物非常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君子把这句话当成名言。权贵如果是宋濂不喜欢的那个人,即使拿一满袋子黄金,只要谈论中有一点矛盾,即使把钱送给宋濂,他也不接受。日本使臣奉旨向宋濂求文章,把一百两黄金送给他,宋濂推辞而不接受。朱元璋问他这件事,宋濂回答说:“天朝的侍臣却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宋濂视力很好,能在一粒米上写字
宋濂视力很好,能在一粒米上写“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是梦楠可有人记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宋濂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本    名
宋濂
别    称
宋太史、宋学士、宋文宪、宋潜溪、宋龙门
字    号
字景濂,号潜溪 
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出生时间
1310年11月4日
去世时间
1381年6月20日
主要作品
《宋学士全集》
主要成就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官    职
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谥    号
文宪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